Gartner報告:約 26% 中國用戶已著手于生成式AI

5 月 23 日消息,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Gartner 研究總監(jiān)孫鑫風險的報告,顯示約 26% 中國用戶已著手對生成式 AI 技術的部署。

該調查結果還顯示,在中國有 6% 的用戶已經成功部署了與生成式 AI 相關的技術,有 26% 的用戶正在積極試點生成式 AI 技術,另有 24% 左右的中國用戶表示將在未來 0-6 個月內部署生成式 AI 相關的應用或技術。而最近沒有計劃或將在五六個月之后才有計劃的用戶比例約為 14%。相比之下,東南亞和中東地區(qū)則為 3%,中國用戶相對而言走在比較前面。

孫鑫認為,中國用戶對于數據為核心(Data-Centric AI)的生成式 AI 能力是比較有信心的,而且其整體信心要高于其它一些類型,例如模型為核心(Model-Centric)AI 的方式。

根據 Gartner《2022 年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盡早采用復合型人工智能(AI)、決策智能等 AI 技術將給企業(yè)機構帶來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緩解 AI 模型脆弱性引發(fā)的問題,有助于捕捉業(yè)務背景信息,推動價值實現。Gartner 認為,可能下一波比較火熱的技術能力,就是所謂的 " 負責任的 AI"。也就是在生成式 AI 上面加一個保險,讓生成式 AI 生產的內容盡量減少 " 幻覺 ",用一種負責任的形式去為人類所處理。關于未來生成式 AI 的技術走向,孫鑫表示,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解讀:

架構角度,現在主流還是在云上運行或者使用生成式 AI 應用程序,但在受管制的一些行業(yè)當中企業(yè)內部的選擇可能會激增,可能會看到一些本地部署的選擇。對于基礎設施的供應商來說,可以通過生成式 AI 的能力把自己的硬件附加的一些價值體現出來。

模型本身,大模型的推出將會越來越多,未來也會出現更多 Fine-Tuning 模型。Fine-Tuning 模型的優(yōu)點在于匹配度會比較高,更貼近業(yè)務場景,這也意味著更低的成本。開源軟件或者開源社區(qū)將會在這個系統(tǒng)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運營角度,未來 6 個月 " 提示工程 " 可能會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同時 " 矢量數據庫 " 將會在運營側變得非常重要。

而在生成式 AI 技術這個大前提下,生成式 AI 技術也會潛在給企業(yè)帶來一些風險。這一點已經在 ChatGPT 的一些 " 負面 " 新聞中有所體現,IT 之家提醒,對于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應帶用負責任的形式看對待及使用、不應當盲從跟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3-06-15
Gartner報告:約 26% 中國用戶已著手于生成式AI
5 月 23 日消息,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Gartner 研究總監(jiān)孫鑫風險的報告,顯示約 26% 中國用戶已著手對生成式 AI 技術的部署。該調查結果還顯示,在中國有 6% 的用戶已經成功部署了與生成式 AI 相關的技術,有 26% 的用戶正在積極試點生成式 AI 技術,另有 24% 左右的...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