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屏手機泥沙俱下,消費者容易被概念忽悠
今年,是全面屏元年,全面屏也是手機企業(yè)吆喝的賣點之一,即便是被資金鏈斷裂困擾的樂視,上半年沒有推出一款手機新品,也搶注了“全面屏”商標。迄今為止,蘋果、三星、華為、小米、vivo、金立等手機企業(yè),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機,沒有趕上全面屏的概念的OPPO,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日前有消息透露,OPPO也將于下月推出其第一款全面屏手機。
蘋果全面屏手機價格昂貴
但一味追求更大屏占比的全面屏,并不是消費者想要的。今天,智能手機的屏占比已經很高,可挖掘的空間并不大。就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全面屏手機來看,為了攀比屏占比,反而失去了很多東西,比如不符合消費者的審美,產品設計不對稱。這樣的全面屏,沒有美感。
一些全面屏手機十分瘦長,外觀并不好看。一些手機廠商為了全面屏噱頭,影響了用戶使用體驗。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就表示,“不會因為全面屏,犧牲手機性能。”他說,搞不懂有手機廠商為了搞出全面屏,竟然把相機放在了“下巴”上。
今天,過多的談全面屏,已經意義不大,即便是千元機,也能做到全面屏。榮耀暢玩7X,售價1299元起,也是全面屏手機。還有某小品牌,搞出了899元的全面屏手機。所謂的全面屏,無外乎就是屏占比更高。但屏占比總是有它的極限的,在這里過多糾結,或者把大部分精力用這里,顯得得不償失。
全面屏手機興起
相比全面屏,手機企業(yè)的軟實力才更重要。迄今為止,國產手機對研發(fā)不太重視,除了華為手機有1萬多研發(fā)人員外,其他的領先品牌,研發(fā)人員也就1000多人,并且,在研發(fā)上,不能面向全球,就別說那些中小品牌了。一些手機企業(yè)還停留在配置堆疊階段,簡單以處理器或高內存唬人,在軟硬適配上著墨不多,或力不從心。
最近,華為在國內發(fā)布了Mate 10系列手機,華為對全面屏只是一帶而過,并未去過多渲染。在余承東看來,這不是手機企業(yè)應有的著墨點。相比全面屏,人工智能以及其他軟實力,才是華為Mate10系列的重心。
全面屏需要軟實力搭配
純粹為了一個全面屏,對手機企業(yè)來說并不難,難在軟硬件結合,而這沒有大量的研發(fā)投入,是無法實現(xiàn)的。據(jù)透露,華為970芯片的研發(fā),一共投入了上萬人。據(jù)余承東透露,華為在研發(fā)上的投入,“超過國內100多家手機廠商的研發(fā)費用之和”。文/徐上峰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