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經濟之年,工資與房價始終是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兩大問題。其中,房地產這一年經歷了近些年最頻繁的刺激調控,在新來的2016年,房地產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而房價的漲跌與國家的經濟有什么關聯,對于人們的生活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最近,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比較人們的關于房價的詞匯:房價收入比。這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通過這個指標可以大致描述一個國家的家庭收入與房價之間的關系。房價收入比指標主要用于衡量房價是否處于居民收入能夠支撐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房價水平與廣大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
根據2014年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全國35個大城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深圳、廈門、北京這三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為前三名,而35個大中小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平均為8.7。一般來說,在發(fā)達的國家,如果房價收入比超過6則視為泡沫區(qū)。以上信息說明了我國的房價與人們的收入之間存在著比較緊張的矛盾。通過房價收入比來看,一個城市要達到合適的居住條件,那么在這個城市打拼的一對夫妻必須要用至少是6年儲下來的錢才能買到一套大約70平米的房子。
對此,應該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既然房地產庫存那么大,房價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這么高的房價確實讓很多深感大力之大,讓很多為了房子打拼大半輩子的“房奴”難以釋懷。
但是,從深一層來看,很多人似乎模糊了庫存與高房價的概念,現在大量庫存的情況是一般只是出現在三四線城市,而城市級別越高的城市房價則會越高。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房價漲得過于離譜,貴得不合情理。那么,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如果房價下跌了又會怎樣呢?這個僅僅是普惠大眾的舉措那么簡單嗎?從底特律的房價下跌的實例來看,利用國家的政策壓低房價并不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啊。
房子,似乎把每一個中國人在潛意識里都捆綁成一個利益體。沒有房子的人天天期盼著房價下跌,一旦人買了房子就會想著房價越高越好。在網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個說法:你有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手里有150萬的現金,你想買一套200萬的房子,因為錢不夠買不起,所以你盼著房價下跌,直到跌到了150萬,你擁有了足夠的錢購買了,但是你要知道,你原來固有的房子也會慢慢地下跌,這個時候你還會買房嗎?
在中國,有房子的人多還是沒有房子的人多呢?有時候你等待的一個機遇有可能也是一種風險。房價跌了,也意味著整個經濟環(huán)境惡化了,城市缺少了投資的價值,看不到發(fā)展的前景,個人也就失去了很多生存的條件,這樣的話又從何而談住房問題呢?房地產及其帶動的相關行業(yè)作為我國的經濟支柱之一,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同時也會牽涉到每一個人的經濟收入情況。
作為個人永遠都無法掌控整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方向,消費的支出終究要以自身的收入為前提。至于在2016這一年里房地產的發(fā)展如何,我們還不知道,但是從國家這些年的經濟發(fā)展脈絡來看應該不會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筆者更認同一些分析者的分析,房價將進入一個穩(wěn)步升值的狀態(tài)。
其實還要考慮另外一個因素會導致房價上漲。隨著國家的經濟逐漸進入發(fā)達階段,房貸利率會逐漸降低。在過去一年連續(xù)五次降息,市民的月供已經下降了近10%,以100萬20年貸款計算,采用等額本息法,月供從7251.12元降低到6544.44元,降低了706.68元,而未來的貸款利率必然會繼續(xù)下降。
總之,國家的方向不是為了房價的漲或跌,而是為了讓土地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2025上半年電視行業(yè): 國補“治標”,創(chuàng)新“治本”丨智能硬件觀察
- 凈水器大戰(zhàn),2025轉向“冰塊自由”丨智能硬件觀察
- 2025H1小家電冰火兩重天:蘇泊爾穩(wěn)坐C位,九陽小熊為何跌跌不休?
- 太炸裂 國產機器狗踹飛老美十年紀錄
- 三星Galaxy Z Fold7:多維度突破,折疊旗艦新標桿
- 阿里500億補貼偷襲,美團1.2億單反擊,京東怎么樣了?
- 新茶飲下半場:喜茶不拼價格拼“符號”,“毫米級換標”是張什么牌?
- 胡漢三回來了,韓國車表示貼得起中國市場,他們燒死的時刻到了
- 殲20逼走F35,代表的是新體系趕超舊體系,技術的重大變革
- 劉興亮 | 山西方言中的萬能字: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