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股份張鋼:智慧展覽 為展覽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昆侖股份張鋼:智慧展覽 為展覽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昆侖股份目前的發(fā)展現狀如何(例如,對外的市場份額、對內人力資源結構和管理模式)?未來將怎樣為智慧展覽謀篇布局,怎樣打造會展產業(yè)人工智能生態(tài)?

張鋼:目前昆侖股份年發(fā)展速度超過50%,我們的諸多儲備技術都逐步的推向市場,人力資源結構我們按照新三板的要求,建立了現代法人治理機制;引進清華控股和藍色光標以后,我們請來了馮向軍總經理提升了我們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國際化;新股東給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開始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治理公司,科技服務展覽是我們公司的愿景和初心。

公司參股了VR、藍牙、超聲定位等諸多在本行業(yè)最先進的公司,他們都是在技術領域有深入積淀的基礎技術開發(fā)公司,進行了長期的基礎技術研究,例如我們參股的超聲定位企業(yè)第一輪融資就估值就超過了2億人民幣,他們在技術方面開發(fā)投入是巨大的,這種技術開發(fā)是泛行業(yè)的(在游樂園、養(yǎng)老、軌道交通都有出色的應用),這樣才能支撐這樣的開發(fā)投入,室內超聲定位技術在會展行業(yè)的應用是和昆侖股份獨家合作的,這種強強聯合的方式才能把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在展覽行業(yè),而不是那些過時的技術,或者不了解技術本質的東施效顰。這些都是我們?yōu)橹腔壅褂[服務所做的技術儲備。

你是資深展覽人士,你是怎么看待展覽和技術之間的融合的?

張鋼:技術是為展覽服務的,技術和展覽的融合最根本的是對技術和展覽本身的思考都要是最深刻的;第一,只有深刻了解展覽的本質,在諸多展覽的表象上提煉出展覽核心的信息交流和交易價值,才能利用技術革新展覽會,第二,在運用技術工具時,更需要對技術本身的深入了解,掌握技術的適用范圍和可能產生的風險,才能更好的為展覽服務。

我們每天使用的Microsoft WORD是一個最典型的技術和應用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程序滿足大家書寫和記錄的需求,既不能像報紙排版系統(tǒng)一樣繁瑣,又要滿足字體、段落等美觀和索引之類的常見需求,這種對需求的把握正是對書寫和排版需求本身的深入理解,同時又對計算機技術特點的充分掌握,才使用戶在使用它時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但正是Microsoft Word這款“簡單”的軟件使比爾蓋茨穩(wěn)居世界首富20余年。

展覽的移動聯網和物聯網的需求千差萬別,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開發(fā)各式各樣的產品,各家展覽主辦商的展覽APP已經進行了很多角度的嘗試,昆侖股份也已經開發(fā)了近十個版本,從一開始的電子會刊、到大而全的網上展覽的復制,我們都嘗試過,最終我們的版本統(tǒng)一到現在的類似于微信的i展通版本,把所有有關展覽的介紹歸結為主辦商這個大用戶的朋友圈或者通知,涵蓋了主辦商所有有關信息推送的需要,而且主辦商想發(fā)送新信息不論是會議信息還是場館周邊信息,更或是各類通知,不受任何程序的限制即時發(fā)送,觀眾和參展商的匹配和邀約都是簡單的抽象成了互發(fā)信息和朋友圈,會用微信就會用我們的程序,能夠快速上手,發(fā)布產品和需求十分方便,瀏覽過的展位和產品,聯系過的廠商和客戶也夠非常方便的記錄和查詢。我們的i展通的根本就是促進展覽各方之間的交流,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幫助供銷雙方進行匹配,最終促進交易,這也是智慧展覽的價值體現。

目前,市場上有眾多企業(yè)都在做人臉識別技術,有一次性售賣軟件的,也有賣授權和賣服務的,昆侖股份所做的人臉識別的是怎樣的一個模式呢?

張鋼:自從IPHONE使用刷臉以后,人臉識別市場被真正的激活了。人臉識別研究30年前在我所在的模式識別教研組就開始出博士論文了,師兄們從指紋到掌紋,從人臉到虹膜識別研究了個夠,研究指紋的當時被分配到了公安局戴上了大蓋帽,當時同學們研究人臉就是為了寫論文,真沒想到現在人臉識別在手機上就能應用,因為當時識別一個人臉在386機器上沒有一兩個小時跑不下來(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特征點比對),建立一個基準識別庫可能要開機計算好幾天,根本不知道在哪里應用。現在計算機算力和數據庫的容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臉識別的精準度被提高到了一個超過人類本身識別能力的水平,人臉識別才被廣泛的應用,我們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是根據會展行業(yè)特殊場景需求的一個應用,針對短期大人流、光線變化強烈、網絡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實時性要求很強這些展覽的特點定制開發(fā)的,這個系統(tǒng)非常適于在開展時人臉采集和客戶甄別的場景使用,可以處理百萬級的人臉庫,擁有毫秒級的響應速度,同時我們又充分的考慮了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隱私的問題,在信息交換的時候完全等同于客戶線下的信息交互授權過程,保證了客戶信息交流的安全和舒適性。

有人說,“人臉識別,外行看起來很科幻,內行做起來很絕望”,您怎樣看待這一說法?

張鋼:他一定是看到了科幻的一面。

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新法案,人臉識別將在澳大利亞立法,我國也發(fā)布了《公共安全人臉識別應用圖像技術要求》并于2018年7月1號已實施,您對人臉識別的行業(yè)標準怎么看待?

張鋼:清華大學是該標準的第一起草人,這個標準就是那些研究了指紋、掌紋的博士們,現在應該叫教授了,起草的,這個行業(yè)標準只是說明了安全防范系統(tǒng)中人臉識別人臉采集設備,算法模塊,應用服務接口文件格式與接口規(guī)范,是給我們的程序員看的,我們展覽行業(yè)不需要看懂這個標準,昆侖股份希望展覽行業(yè)真正關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國家通過立法程序建立有關涉及個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規(guī)范,我們或許能夠根據這個法案看到我們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2-03
昆侖股份張鋼:智慧展覽 為展覽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昆侖股份目前的發(fā)展現狀如何(例如,對外的市場份額、對內人力資源結構和管理模式)?未來將怎樣為智慧展覽謀篇布局,怎樣打造會展產業(yè)人工智能生態(tài)?張鋼:目前昆侖股份年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