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全部靠AI?公司不倒才怪

2014年,亞馬遜推出了一項新的招聘算法,以幫助它找到最佳的求職者。實驗一年后,公司發(fā)現該工具對女性存在偏見,于是悄悄地關閉了這個項目。去年10月,當路透社爆料此事時,領英人才解決方案的產品負責人John Jersin對算法招聘的總體格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今的AI系統還不能自己做出招聘決定。技術尚未達到這個水準。

他評論的言下之意是:完全仰仗AI系統進行人才招聘——這一天最終會到來。但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助理教授Adina Sterling的研究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人才招聘”實則是公司的“人才戰(zhàn)略”,如果你認為AI可以代替實施,這是一種深刻的誤解。

在與他人合著并發(fā)表在《Strategy Science》上的一篇新論文中,Adina Sterling闡述了她的觀點:招聘人才與企業(yè)長期戰(zhàn)略密不可分。她還解釋了為什么將招聘任務委托給計算機,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么做可能會削弱公司的戰(zhàn)略潛力。

她說:“科技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時刻,更應當重視更高層次的戰(zhàn)略問題?!?/p>

從招聘網站到算法招聘

大約20多年前,當Monster.com這樣的招聘平臺出現在網絡上時,機器在招聘中的使用變得廣泛起來。這些網站讓企業(yè)招聘變得更有效率,同時也擴大了招聘規(guī)模。曾經一個職位只會收到20封求職信,如今卻在幾分鐘內收到200個投遞信息。

Adina Sterling說,“招聘智能化以后,HR絕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Sourcing(指通過各種途徑主動尋找人才)方面。HR要把合適的人才不斷加入“候選人池”,并與不理想的候選人進行區(qū)分。

如今,65%到70%的工作申請首先接觸到的是機器。經過計算機初步篩選之后,最適合的候選人才被移交給人類HR。計算機越來越善于理解信息,且通過網絡可以獲取海量信息,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招聘算法相對嚴格的過濾條件就產生了問題。

Adina Sterling表示:候選人不可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現在卻很難找到與眾不同的人才。比如,一個有即興喜劇表演背景的人申請一份銷售工作,人類HR興許能發(fā)現這個候選人的潛力——銷售需要口才和感染力,喜劇演員很可能適合這個職位。但是計算機是沒法意識到這一點的。

與此同時,算法和AI正在逐漸延申工作范圍,之前是尋找人才放進人才庫,慢慢地機器開始實際做出最終的聘用選擇。雖然這種做法還不普遍,但發(fā)展勢頭明顯。Sterling表示:如果我們將招聘理解為真正的公司戰(zhàn)略,那么把它交給機器就構成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人類仍需要做出很多戰(zhàn)略層面的決定,學者們應當思考,在招聘領域,公司經理們的職責在哪里。

招聘是戰(zhàn)略

為了說明招聘是戰(zhàn)略性的,Sterling首先定義了這個術語的含義。當一個決定符合以下四個標準時,它就是戰(zhàn)略性的:

不可逆:一旦做出決策,利益相關者就會相互承諾,競爭對手可用的選擇將不可逆轉地改變,而某些選項必然會被取消,其它選項也會被揭開。

相關性:一個決策是否有利,取決于它與公司其它決策的一致性或互補性。在這方面,相關性關注決策者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調。

競爭:競爭對手的反應會影響不同選擇的價值。因此,對于想象中的未來,決策者必須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預測他們如何應對各種選項。

不確定性下的學習:招聘存在固有的不確定性,這不僅僅是添一個新職位,更是獲取新知識、與新員工、社區(qū)、客戶、供應商建立聯系的過程。

Sterling對各類人士進行了采訪,包括招聘經理、AI和機器學習專家、人力資源技術創(chuàng)企的高管,之后得出結論。她認為以上條件都適用于招聘活動,因此“招聘”應該被賦予戰(zhàn)略意義。就目前機器在招聘過程中的應用來看,它充當的角色還僅僅是編程和自動化,所以機器還夠不上“人才戰(zhàn)略”。戰(zhàn)略層面應當包括上述四個要素。

因此,人才戰(zhàn)略意味著不僅要考慮應聘者的技能,還要考慮如何從整體上、始終如一地尋找人才,并將其融入到公司組織中。這也意味著需要長期堅持這一人力資本戰(zhàn)略,鑒于戰(zhàn)略存在“不可逆性”,所以要改變已有的人才戰(zhàn)略,公司將付出成本和代價。

簡而言之,招聘不是一次性為某個崗位找到最合適的人,而是一個不斷補充人才庫的過程。招聘需要將公司置于全球化視野當中,也意味著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找準方向。計算機不具備這種能力。

人工智能的作用

但這并不是說要放棄采用算法招聘人才。Sterling表示,AI在招聘中所起的作用應當與公司的人才戰(zhàn)略保持一致。這意味著以下兩件事。

第一,招聘經理需要仔細研究現有的算法背后隱藏著什么。能進入候選人名單,往往已經通過計算機的層層篩選,而HR可能并不清楚機器是什么完成這些篩選的。雖然篩選的算法肯定是有效的,但比起10年前AI還沒有普遍應用多靠人工挑選簡歷的時代,機器篩選可能會漏掉某些合適的候選人,比如前文提到的,擅長即興喜劇表演的人很可能適合某個銷售職位,但機器估計不會把他列入候選人名單。

第二,在確定這些過濾條件是否需要調整之后,HR應該考慮招聘算法的具體價值。是的,計算機能快速整理簡歷。但它還能做什么?或者說它做不了什么?然后,他們應該將這些見解納入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進行更廣泛的考量。盲目算法的利弊幾何?

希望HR經理們能感覺到,自己應該對算法的工作負責。他們至少應該明白,招聘是HR的責任,而不應當全部推給機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贊助商
2019-03-07
招聘全部靠AI?公司不倒才怪
2014年,亞馬遜推出了一項新的招聘算法,以幫助它找到最佳的求職者。實驗一年后,公司發(fā)現該工具對女性存在偏見,于是悄悄地關閉了這個項目。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