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電商618終于告一段落,而在中高端智能手機的銷量之爭中,剛剛上市的榮耀9如約拔得頭彩。作為榮耀的又一年度旗艦,除了硬件和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與延承,華為的精品云服務在榮耀9身上同樣扮演了濃墨重彩的角色。
所不同的是,諸如云服務、云存儲等概念在手機廠商的營銷中已經(jīng)屢見不鮮,甚至有一些手機品牌存在用云存儲來混淆視聽的嫌疑。iCloud及相關服務已經(jīng)成為蘋果的營收來源之一,華為和榮耀也在打造精品云服務來提升產品競爭力,然而一些手機品牌卻在近期被曝出將要關閉云存儲服務。向左還是向右,似乎成了手機云服務的新議題。
手機云服務何去何從?定位決定出路
杰克·特勞特的去世引發(fā)了新一輪對“定位理論”的追捧,盡管很多人對“定位”的理解還局限在營銷層面,其中從“滿足需求”到“勝出競爭”的思維轉換,似乎同樣值得被產品經(jīng)理們奉為圭臬,而手機云服務便是特例之一。
就目前來說,手機廠商們對手機云服務的理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種是純粹的云存儲服務,而另一類則是聚焦用戶體驗的精品云服務。
最早提供云存儲服務的手機廠商恐怕已經(jīng)難以追溯,但在今天這種純粹的云端存儲服務卻已淪為“雞肋”。一方面,諸如通訊錄同步、照片同步、查找手機等已經(jīng)成為主流手機的標配,尤其是在存儲空間、服務場景、跨設備使用等太多限制的情況下,曾經(jīng)的差異化“賣點”已經(jīng)走向了落幕邊緣;另一方面,從去年年中開始,大批的第三方云存儲平臺紛紛倒閉,一些將云存儲服務委托給第三方的手機廠商受到牽連,此外還有安全、成本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存在,處境并不輕松。
事實上,精品云服務的理念已經(jīng)成為手機行業(yè)未來的方向標。得益于自身封閉的生態(tài),在基礎的存儲服務之外,蘋果還提供了諸如辦公應用、Apple Pay、App Store等更多元的云服務。同樣的還有國內的華為和榮耀,除了基礎的云存儲服務,主題、雜質鎖屏、天際通、Huawei Pay、應用市場、華為視頻等,均在華為精品云服務的范圍內。截止到目前,華為云服務已形成以基礎云服務、分發(fā)云服務、內容云服務和開放平臺為業(yè)務核心的云服務體系,生態(tài)逐漸成型。
華為的動作或許是手機廠商重新理解云服務的開始。以用戶體驗為圓心,華為所構建的云服務生態(tài),畫出了一個遠超目前國內其他手機廠商運籌范圍的、大大的圓。圓圈之內,是豐富的、形式各異的、極具價值的云服務產品,而使用各種華為終端的用戶,正時時刻刻受益于此,成為這一云服務生態(tài)的忠實擁躉。
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選擇背后仍然是定位上的不同,純粹的云存儲服務試圖來滿足用戶“通訊錄同步”等基礎需求,而華為開始通過終端和云服務的協(xié)同,在用戶使用手機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服務好用戶。簡而言之,智能手機的本質是服務的載體,尤其是手機性能逐漸過剩的情況下,服務直接決定著消費者將如何用腳投票,手機廠商們顯然應該理清這一認知。
走出思維困境,云服務是另一維度的競爭
正如前面所說,蘋果和華為可以說是精品云服務的兩個忠實擁躉。對于蘋果來說,這可能是其生態(tài)模式的必然產物,但對華為等安卓陣營的手機廠商來說,在銷量和盈利上趕超蘋果的關鍵便是與之站在相同的競爭維度,云服務便恰是其中之一。
當然,并不難理解為何有些手機廠商在“云服務”的問題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舉個例子來說,手機廠商提供的云存儲空間往往在5G左右,與第三方平臺動輒幾百G甚至幾個T的空間難以相提并論,由此便引出了某些手機廠商在云服務上固步自封的核心病因。一旦把“云服務”狹義地理解成“云存儲”,吸引用戶付費的動機便指向了用戶主動購買存儲空間,事實上這也是蘋果云服務的一個盈利模式?,F(xiàn)實卻是,因為第三方云存儲平臺的存在,手機云存儲服務并不具備太多的商業(yè)想象力,導致一些廠商逐步減少甚至終止在云服務上的投入。
華為的精品云服務能夠走出這一思維困境嗎?答案或許是樂觀的。
首先從用戶體驗的層面來看。安卓陣營鮮有手機廠商能夠形成應用上的生態(tài)體系,加之安卓的碎片化問題,帶來的一個假象就是安卓手機的應用質量遠不如iPhone。
然而這似乎并不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從IDC等調研機構每年公布的手機銷量報告來看,市場排名前五的國內手機品牌同樣收獲了數(shù)千萬臺的銷量,在用戶規(guī)模上足以和蘋果相提并論。或許也是基于此,華為和榮耀的精品云服務中涵蓋了“應用市場”,選擇在應用分發(fā)上下功夫。
據(jù)《華為消費者服務白皮書》顯示,截止2016年底,華為消費者云服務活躍用戶數(shù)突破2.1 億,注冊開發(fā)者數(shù)量超過22萬,2016年云服務合作伙伴分成超過28億元。從2010年至2016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分別為300萬部、2000萬部、3200萬部、5200萬部、7500萬部、1.08億部、1.39億部。銷量增長的背后一方面來自華為在產品品質、研發(fā)上的高投入,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軟件應用的規(guī)?;腕w驗的提升。
其次是手機的差異化競爭。在智能手機進入存量換代之后,“差異化”開始成為手機廠商的慣用語,拍照、續(xù)航、充電等皆成為差異化努力的方向。不過在硬件上的發(fā)揮之外,云服務同樣是差異化的一大方向。在華為和榮耀的精品云服務中,優(yōu)化應用體驗只是方式之一。
Huawei Pay是中國首家同時支持銀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機刷卡服務;華為視頻通過WiseVideo華為編碼技術、WiseVideo動態(tài)碼率技術、WiseVideo畫質增強技術,解決了有限網(wǎng)速下網(wǎng)絡視頻畫質粗糙、播放卡頓、清晰度差三大痛點問題,并在內容方面擁有35000小時無廣告高清片庫;天際通覆蓋了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聚合60余家運營商資源,為超過600萬手機用戶提供免SIM卡境外上網(wǎng)服務,不一而足。這些努力無疑印證了華為精品云服務的理念,更好地服務用戶,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差異化優(yōu)勢。
可以預見的是,硬件競爭陷入瓶頸之后,手機市場的競爭必將會轉移到云服務層面,彼時手機廠商所吸引的開發(fā)者數(shù)量、應用質量、內容豐富度等所表現(xiàn)出的價值將進一步顯現(xiàn)。華為將消費者云服務部獨立運營,并在精品云服務方面持續(xù)投入,不排除提前布局的可能。
此外,即便在安卓陣營中,插手應用市場、支付等服務的也絕非華為一家,可在本質上還是思維上的差異。一種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主動或者不情愿的添加各類產品或應用,好比說NFC支付已經(jīng)是高端手機的標配,一些手機廠商也跟風式的引入,在使用場景和服務范圍上卻并未有所努力;而華為、榮耀等試圖以精品云服務的形式,憑借專業(yè)性和精品內容提升服務質量,進而營造良好的系統(tǒng)氛圍,開發(fā)者樂于為之開發(fā)或優(yōu)化應用,培養(yǎng)用戶形成為優(yōu)質服務買單的習慣,在平臺、開發(fā)者和用戶之間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誠然,最終的用戶體驗就是智能手機市場另一維度的競爭。
結語
智能手機市場永遠是喧鬧且躁動的,這種躁動使得其中的參與者們習慣于從表面思考問題。當互聯(lián)網(wǎng)渠道崛起的時候,無不稱之為“風口”,而當線下渠道的紅利顯現(xiàn)的時候,又一窩蜂地涌了上去。華為和榮耀在精品云服務上的思考和嘗試,無疑告訴了整個行業(yè)一個道理:智能手機的競爭除了性價比、配置、營銷等層次的競爭,尊重商業(yè)規(guī)律,深挖用戶需求,才是智能手機下半場競爭的焦點。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