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深陷數據泄露泥潭,可能谷歌今年的硬件新品發(fā)布會會更有看點。
10月9日,谷歌帶來了今年的硬件新品,三類產品五款硬件。一款Google Home Hub帶屏智能音箱、2款Pixel 3手機、一款Pixel Slate平板電腦,此外還有一款無線充電設備。
令人意外的是,Pixel 3手機和Pixel Slate平板并未能引發(fā)市場和消費者關注,反而是Google Home Hub成為本次發(fā)布會的焦點。
外媒評價,這款帶有7英寸觸摸屏的智能音箱與百度今年3月發(fā)布的小度在家頗為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受限于隱私問題谷歌取消了Google Home Hub的前置攝像頭。如此一來,在產品使用場景上Google Home Hub難免要弱于小度在家和Echo Show。
百度的硅谷學徒
Google Home Hub并不是唯一一個效仿百度的產品,同一天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也推出了旗下首款自主品牌的硬件設備Portal——一款帶視頻聊天功能的智能音箱。除帶有視頻聊天功能外,其功能和形狀與小度在家更為接近。
無論是Google Home Hub還是Portal,在智能音箱的研發(fā)上都有參考百度的痕跡。尤其是谷歌,畢竟Facebook的Portal更注重社交和在線會議,而谷歌除了將Google Home Hub定義為智能家居中樞外,更多的是要展示和強化自身的語音搜索和AI能力。
谷歌進入智能音箱市場的時間并不晚,但在這塊市場谷歌不僅慢于亞馬遜,同樣也落后于百度。在海外市場,谷歌從今年年初開始借助一系列營銷活動將Google Home的市場份額提升至28%,但仍少于亞馬遜Echo的41%。
Google Home和百度智能音箱沒有直觀的市場份額對比數據,不過從Google Home Hub來看,谷歌也看到了屏幕智能音箱的市場前景,而在Google Home Hub發(fā)布之前的7個月,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幾款屏幕智能音箱,比如百度旗下的小度在家,都有可能是谷歌的參考案例。
早些時候,谷歌在搜索產品和服務上也做出了重大改變。在搜索框下加入了信息流和視頻服務,這被外界認為是在效仿百度。眾所周知,早在2016年,百度就在搜索引擎中加入了信息流服務,并且經過兩年多的發(fā)展,信息流已經成為百度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谷歌的困境
盡管谷歌效仿百度,加入了信息流服務,但因為時間尚短,目前其信息流服務的貢獻并不明顯。外媒對于谷歌增加信息流業(yè)務的評價,大多集中在其廣告市場遭到擠壓之上。
谷歌的壓力來自于Facebook和亞馬遜。
2017年,谷歌廣告收入增長了20%,達到954億美元,占據了美國廣告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但自2012年Facebook開辟移動廣告業(yè)務以來,亞馬遜似乎也將成為谷歌的廣告業(yè)務又一個潛在威脅。
eMarketer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亞馬遜已成為美國第三大數字廣告平臺,僅次于谷歌和Facebook。這對谷歌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更重要的是,亞馬遜在智能音箱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令谷歌感到不安。基于語音技術的搜索和服務,將會對谷歌以圖文、視頻為主的搜索產生威脅。所以谷歌過去半年對Google Home大力投入,以此減輕亞馬遜對自己帶來的損失。
同時,在傳統(tǒng)搜索廣告市場,效仿百度推出信息流服務。從主要業(yè)務構成來看,谷歌與百度兩個搜索引擎巨頭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業(yè)務創(chuàng)新上谷歌效仿百度并不奇怪。尤其是,百度信息流業(yè)務的發(fā)展在短短兩年內便走上了快車道,充分驗證了搜索引擎與信息流之間的業(yè)務協(xié)同,同時百度還將AI能力滲透到信息流業(yè)務中,這對谷歌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模版。
而百度之所以能在某些方面走在行業(yè)前列,在我看來有幾點原因。其一,中國市場足夠大,用戶多數據多,AI時代這是很重要的基礎;其二,智能音箱和信息流都需要很強的技術底蘊,百度近幾年不僅吸引了吳恩達、陸奇等國際頂級的技術人才加盟,自身也帶出了具有很高實力的本土團隊;其三,谷歌自身陷入了對利潤的過度追求中,此前我們曾寫過谷歌賣假藥、侵犯用戶隱私等問題,其原因是利潤至上導致,最終使得谷歌在創(chuàng)新上慢了一拍。
可以預見的是,來自Facebook和亞馬遜的沖擊會在未來幾年內加劇,對于谷歌而言,它要做的一方面是在業(yè)務層面創(chuàng)新并保住固有市場,比如我們看到的智能音箱和信息流,另一方面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傳出的谷歌返華鬧劇,雖然最終不了了之,但也能從側面看出,現(xiàn)階段下谷歌對中國市場的渴望。
谷歌百度化
這并不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盡管此前國內的互聯(lián)網公司大多都在參照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無論在產品形態(tài)還是商業(yè)模式上。
不過這種情況未來將會發(fā)生轉變。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lián)網用戶,經過近二十年的發(fā)展,中文互聯(lián)網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自我發(fā)展的生態(tài)。尤其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之后,智能硬件浪潮的爆發(fā)奠定了萬物互聯(lián)的發(fā)展基礎,同時云計算、大數據的出現(xiàn)引出對AI的狂想。
現(xiàn)階段的中文互聯(lián)網,已經有走出模仿、抄襲的趨勢,通過物聯(lián)網、AI等技術向變革和創(chuàng)新邁進。
比如說阿里的新零售,線上與線下零售行業(yè)的統(tǒng)一,其核心就在于技術、數據和云的運用。再比如百度的AI能力,從智能音箱到無人駕駛,背后也是技術、數據和云的功勞。
為何說谷歌百度化,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今天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大前提。
回到谷歌百度化的問題中來,這不是說谷歌在抄襲或模仿百度,而是中美科技巨頭的前瞻性和戰(zhàn)略意圖達到了出奇的一致,不同的是各自的布局速度。
比如說在AI技術上,中美科技巨頭都看到AI在未來商業(yè)社會能夠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和價值,但是在布局速度上,中美就出現(xiàn)了不同。百度AI能力的落地,已經覆蓋各個領域,DuerOS的設備激活數量已經突破1億,搭載到眾多企業(yè)的產品之中走入了家庭。阿波羅L3階段無人駕駛功能與車聯(lián)網技術已經準備搭載到比亞迪、長城、長安的汽車之中了。
過去我們說中國跟隨美國,其實是創(chuàng)新腳步慢了。今天中國市場已經發(fā)展到足夠大,有資金、有成熟的產業(yè)鏈和管理模式,有高精尖的人才儲備,也有全球最多的用戶和數據,所以未來在創(chuàng)新上我們可能不再追隨,而是趕超。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