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師王澍是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的首位中國得主,他設計的建筑融入中國古典意境,受到世人普遍稱贊。
而王澍的建筑美學煥發(fā)光彩,離不開一個“金牌輔助”——結構工程師。因為這個職業(yè)比較冷門且專業(yè),了解的人并不多。直到《越獄》熱播,米勒用打蛋器在墻上鉆出小洞,借助這幾個小洞毀掉承重墻,結構工程師這一職業(yè)才開始被大眾了解。
(圖:《越獄》劇照)
“只有結構師可以越獄,即使是一顆很普通的螺絲,在結構工程師眼中就是所有數(shù)據,這就是結構的魅力。”
33歲的結構工程師徐勇畢業(yè)于土木名校東南大學,已經從業(yè)九年,談到《越獄》時他雙眼直冒星光,興奮得說個不停。
(圖:徐勇)
結構是爸,建筑是媽?一家人相愛相殺
初見徐勇時,藏青色襯衫套著件灰色毛衣,戴著副眼鏡,溫文爾雅,有著“還算茂密”的頭發(fā)(據說結構工程師的“禿頭率”不亞于程序員),身上有著濃重的民國風韻和匠人氣息。
和大多數(shù)同行一樣,徐勇也很苦惱,因為身邊很少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隨便在街上問一個路人,結構工程師是什么,幾乎都回答不上來。親戚知道我是搞建筑的,經常找我設計大門,或者咨詢室內裝修,真的很無奈。”
徐勇介紹道,建筑設計師一般個性十足、天馬行空,更多考慮的是美觀,有些設計可能會違背力學原理。而結構工程師就是用力學、數(shù)學、土力學、材料學、流體學甚至電工等知識,繪制建筑骨架,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實現(xiàn)建筑師的設計。
兩者分工的不同,帶來雙方的“相愛相殺”。“如果項目是孩子,我們結構師就是爸爸,建筑師則是媽媽。媽媽關注孩子是否漂亮,爸爸則關注孩子是否身強體壯,兩者爭執(zhí)在所難免。不過如果孩子出息了,我們臉上都有光。”
徐勇表示,他們會尊重建筑設計師豐富的空間想象力,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體系,讓建筑在安全經濟的情況下實現(xiàn)完美造型。“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盡量不跟他們說不可能。”
研究“風花雪月” 我們是認真的
說起自己的職業(yè),徐勇一臉驕傲,認為結構工程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職業(yè)之一,但同時他也笑著自嘲,說自己也挺“慫”的。“房子出了安全問題第一個找的就是我們,我們的項目是終身責任制,所以做夢都在想這個房子有沒有安全問題。”
如果讓徐勇形容自己的年度關鍵詞,他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超限”(超過規(guī)范常規(guī)要求限制的高層建筑)。這一對外人很陌生的詞匯,卻是折磨他們很久的存在。
如今流行高層建筑,但樓層越高體型越復雜,應對刮風、下雪、地震的要求就越高,其中抗震超限審查是最復雜、最困難的。
對于這樣的折磨,徐勇是又恨又愛。
太原蘇寧廣場項目是徐勇接手負責的第一個超限項目,剛拿到的時候他非常興奮,畢竟每一個結構工程師都有著超限的夢。“其實這個項目沒有特別難,但因為是第一次做,各種流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摸索,不斷修改。那段時間頭發(fā)都要白了。”
(圖:蘇寧設計所團隊,第一排左一為徐勇)
做完這個項目,徐勇感覺像被扒了一層皮,但也很有收獲和成就。從這個項目開始,徐勇帶著團隊攻下了一個個更復雜、更大型的項目,蘇寧置業(yè)也躋身中國商業(yè)地產5強,綜合實力也獲權威認證。
2019年1月19日,徐勇團隊蟬聯(lián)了蘇寧年度優(yōu)秀團隊獎,他在朋友圈記錄下這樣一段文字:“或許旁人看到的是成績,其實更多的是沒日沒夜的執(zhí)著。我們不斷追求設計的本源,更懂得需求的價值。蘇寧設計所slay。”
(圖:徐勇團隊連續(xù)兩年拿下優(yōu)秀團隊獎)
不斷挑戰(zhàn)更高難度 痛并快樂著
今年,徐勇團隊接到了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南京仙林蘇寧廣場。整個項目52萬方,是蘇寧業(yè)態(tài)最全、渠道最新的智慧零售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中心。
這個項目從地下結構的基巖溶洞到地上結構的抗震超限,再一次刷新了整個團隊對于“難度”的認知。一個地塊勘探從200多個點增加到近1000個點,勘探報告審查修改N遍,多次進行專家會審,這些對于徐勇來說都是第一次。項目期間,本就微瘦的他又瘦了8斤。
基礎技術圖紙及分析在政府機構審查結果出來的那天,他等待了整整一天,看到“通過”兩個字時,他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做技術如此痛苦又如此有趣,太折磨人了。但看到結果,也對得起一起熬夜禿頭的團隊了”。
(圖:仙林蘇寧廣場效果圖,預計2022年建成)
徐勇說,他現(xiàn)在都有“職業(yè)病”了,旅游時遇到各種現(xiàn)象都能和結構掛鉤。比如滑雪時談到雪崩,他就會想到土體中的假想破裂面和下滑力。“沒辦法,控制不住,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來了。”
采訪最后,筆者問徐勇,如果不做結構工程師了,還會做什么。他說真不知道,因為熱愛,且正在路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