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融大數據顯現價值,網易云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墻”

北京2019年4月2日 -- 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金融機構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實現數據化升級,將IT部門的運行數據實時展示在每個人的面前,需要多久時間?江蘇農信(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和網易云大數據的聯合實踐給出答案:一周即可。

讓金融大數據顯現價值,網易云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墻”

  豎立在江蘇農信的數字可視化大屏

“在互聯網公司成熟的產品和應用基礎上,再根據銀行對特定場景的需求,來增加、調試、和標準化,我們用了一周時間,建成了這個……”網易大數據解決方案架構師王強指著眼前閃動著各種數據的大屏說。這塊高7.3米、寬4.1米的巨型“顯示墻”由36塊顯示器緊密結合組成,樹立在江蘇農信最核心的技術部門。每個技術人員抬起頭就能看到數字大屏上清晰、實時的數據反饋,然后從里面尋找到有用的信息,及時監(jiān)控整個公司IT設施的運行狀態(tài)。

這一階段性成果讓江蘇農信得以挖掘更多金融數據價值,成為金融機構數據化轉型的樣本。而這一切起源于2016年的“上云”。

新技術讓江蘇農信可以追蹤“流失的用戶”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各行各業(yè)的結合,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普世化”技術應用,其中尤以人工智能(AI)、區(qū)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大數據(Big Data)技術為代表。它們被稱為金融科技的“ABCD”,帶動“金融科技”逐漸成為銀行業(yè)的競爭焦點。

“江蘇農信從2016年開始關注金融科技,根據我們轄內農商行的需求迫切度、自身技術積累,以及ABCD四大技術的應用成熟度,我們選擇了云計算、大數據作為金融科技上的切入點”,江蘇農信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傅曉三介紹,作為全國農村信用社首家改革試點單位,江蘇農信這一舉措走在了其他同行的前列。

讓金融大數據顯現價值,網易云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墻”

  網易大數據協助江蘇農信建設的數字可視化大屏在做最后調試

至今,這項“上云”建設開始展現成果:在云計算技術以及配套的管理手段下,江蘇農信的硬件設備利用率提高了六倍以上。“IT基礎環(huán)境準備的效率也極大提高了,”傅曉三舉例說:“以往一個應用系統(tǒng)的投產受制于基礎軟硬件的采購、安裝、配置,動輒兩三個月還搞不定,而現在依托云計算平臺,基礎軟硬件環(huán)境的準備可以按小時來計算。”

與“上云”并行的還有另一個重頭戲 -- 搭建運維大數據平臺。自2017年10月啟動建設,2018年10月正式運營以來,這一平臺實現了業(yè)務層面的交易級跟蹤,為江蘇農信的生產運維監(jiān)控和故障排查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術手段。“相當于為我們擦亮的眼睛,”江蘇農信信息科技部高級經理陳長玲說。目前一期項目已經覆蓋系統(tǒng)、網絡以及20個應用系統(tǒng)日志的查詢和檢索,每秒處理數據請求達到10萬次,每天計算數據量超過800G。

據陳長玲介紹,通過大數據平臺,江蘇農信擁有了更全面的客戶特征畫像和產品畫像:“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貢獻度、忠誠度、風險度、客戶等級等來甄別優(yōu)質客戶、潛力客戶、和即將流失的客戶,幫助員工及時去獲取、挽留和交叉銷售。也只有通過大數據,主動服務和個性化營銷才能實現。”江蘇農信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傅曉三強調,這在過去,全靠人的經驗判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將互聯網級的用戶體驗輸入到金融機構”

當然,江蘇農信的大數據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隨著聯社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信息系統(tǒng)日漸龐大和復雜,每個系統(tǒng)擁有自己的界面、風格,信息也越來越零散、匯總困難。同時,部分界面信息整合后,新增需求的響應和開發(fā)周期長也成為凸顯的問題。

“我們需要對各種不同數據來源實現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規(guī)范、統(tǒng)一處理、統(tǒng)一展現。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后期投入,早期上線的相關項目在銀行業(yè)務及規(guī)模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中越來越力不從心,需要盡快改變,”傅曉三提到。

去年,互聯網行業(yè)圍繞雙十一展開的數字化營銷進入傅曉三的視野:“當時就想到市場上有沒有好的展示平臺,特別是互聯網公司,因為它們對客戶體驗非常重視,也做得最好。”經過調研,江蘇農信的技術人員發(fā)現網易早已在數字可視化分析領域推出成熟產品,于是,雙方的接觸開啟了江蘇農信與互聯網公司的首次合作。

傅曉三稱這一合作是將“互聯網級的用戶體驗”輸入到金融機構。

網易大數據以及業(yè)界一批同類產品,大多脫胎于互聯網公司,代表著當前日漸成熟的數據可視化技術 -- 利用信息系統(tǒng),讓管理人員清晰直觀的掌握企業(yè)有效信息,實現透明化與可視化的管理。通過這類服務,企業(yè)往往只需采購一套成熟的定制平臺,就可以讓普通運維人員拋開復雜的代碼開發(fā),自行定義需要展示的內容 -- 這無疑會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因溝通不到位產生的風險。

目前,這塊數字可視化大屏已經豎立在江蘇農信的技術部,在做最后的調試。在屏幕前緊張忙碌的網易大數據解決方案架構師王強表示,展現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巨型顯示器,更重要是它背后會對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高效率分析,幫助管理者發(fā)現數據背后的關系和規(guī)律,為決策提供依據。

金融科技將走向“融合、實時、智慧化”

截至今年,江蘇農信投產在私有云平臺的業(yè)務系統(tǒng)數量已經超過30%,行業(yè)云平臺更是為省內54家農商行的1226套業(yè)務系統(tǒng)提供了3000臺云主機,占農商行業(yè)務系統(tǒng)總量約60%。這些云基礎為江蘇農信走向更深入的金融科技奠定了基礎。

讓金融大數據顯現價值,網易云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墻”

  江蘇農信與網易大數據在數字可視化分析方面展開團隊合作

“經過運維大數據平臺的一期建設項目,我們改變了很多原有的運維思路,驅動了應用場景和IT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傅曉三認為,在帶領團隊探索新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不同部門之間增強了開放、共享與協作,人才隊伍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對于大數據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未來發(fā)展,傅曉三認為有三個趨勢:一是融合化,大數據將行業(yè)內外、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等各類數據進行深度融合,以發(fā)揮數據的最大價值;二是實效化,大數據會進一步提升數據的時效性和運營支撐的快速響應程度;三是智慧化,大數據會進一步提升數據的智慧化,減少人工介入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

眼下,江蘇農信即將完成一期運維大數據的建設,傅曉三也展開了對未來新的期望,在平臺優(yōu)化的基礎上,他希望可以完成“運維大數據畫像”,實現系統(tǒng)與應用聯動,進行更多指標的關聯分析和問題根因定位、業(yè)務畫像、平臺智能運維等功能。“未來,基于一期建設成果,江蘇農信將對行內所有運維數據進行整合,最終完成江蘇農信運維大數據湖的建設,”他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4-03
讓金融大數據顯現價值,網易云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墻”
北京2019年4月2日 -- 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金融機構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實現數據化升級,將IT部門的運行數據實時展示在每個人的面前,需要多久時間?江蘇農信(江蘇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