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雷鋒網宅客頻道曾發(fā)文《測試左右腦年齡的微信小程序,結果竟然是隨機的?》
有網友對此表示很不屑↓↓↓
覺得這就是一場娛樂,實在沒必要搞得太認真~
但,吾愛娛樂,吾更愛真理!
▲我沒有說我是亞里士多德,我只是說你像柏拉圖
針對上篇文章中代碼不全的問題,有位更較真的人,通過Charles抓包獲取了小程序請求到的內容,然后分析代碼得出了分數計算的邏輯!
技術分析來自簡書作者魏永。
原文鏈接:http://www.jianshu.com/p/2e9d2be97c93
小程序的分數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魏永列出了以下幾項工具↓↓↓
工具:手機,微信,Charles,PC
而破解的思路,則是通過Charles抓包獲取小程序請求到的內容,分析代碼即可理解分數計算的邏輯。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Charles是一款代理服務器,可以通過成為電腦或者瀏覽器的代理,然后截取請求和請求結果達到分析抓包的目的。
但是,在分析過程中,他遇到了兩個問題↓↓↓
困難1:小程序的請求是HTTPS類型的,抓包拿到的都是加密后的內容。
針對這個問題,他把PC和手機都安裝了Charles的SSL證書,由于支持Charles支持 SSL代理,所以可以截取分析SSL的請求。
困難2:小米手機安裝SSL證書失敗。
針對第二個困難,他先用PC訪問chls.pro/ssl,下載證書發(fā)送到手機上,最終安裝成功。
通過監(jiān)控請求發(fā)現,小程序只在開始的時候發(fā)送了一次請求,之后就沒有再去請求了。說明打分的邏輯是在前臺做的。這就是那一條請求:
▲請求截圖
真正的代碼是這樣的:(只保留一道題目,store就是每道題的得分,看不清的請直接看圖下的分析)
看完這里大家估計都明白了,這和之前書面的測試題沒有什么不同。每一道題的選項對應不同的得分,最終的結果由總分的所在區(qū)間決定。
所以,這個測試不是隨機生成的結果!
微博上的那位程序員的分析難道錯了?
那么現在的問題就是,這難道是位假的程序員?
昨天就有網友在這條微博下面留言,這是位沒看明白代碼就下結論的假程序員~~~
真假不知道,但雷鋒網發(fā)現,這條微博現在已經被“_Mugiko_”刪掉了~
而且,根據之前他所分析的代碼,應該不是大多數網友所測試的小程序的代碼,而且一款網頁版的測試。
究竟這個網頁版的年齡結果到底是不是隨機的,這位“_Mugiko_”也沒有列出更詳細的代碼。
誰才是最大贏家?
這兩天關于測試結果是否隨機的新聞層出不窮,一會兒說是隨機的,一會兒說不是隨機的,這不但沒有打擊人們測試的積極性,反而有不少吃瓜群眾多做了幾遍題,看看到底分數有啥變化~
來,我們看看下面這兩個數字↓↓↓
前天下午還只有44萬人在測,而今天下午,已經有2390萬的測試量了~~~
話說回來,為啥這類測試有這么多人在做?
我們就得提到“巴納姆效應”了。
這得從一位雜技師說起,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jié)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現在,請看看那些得分后的結論吧,當你聽到“成熟”“創(chuàng)新”“理性”“被人羨慕”等詞時,是不是覺得說的就是自己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