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chuàng)板日報》7月5日訊(記者 敖瑾),今年上半年,各地母基金呈現集中爆發(fā)態(tài)勢,安徽、江西、江蘇等多地宣布發(fā)起設立百億元規(guī)模的政府引導基金。而另一邊,全國最早成立政府引導基金、且規(guī)模最大、資金實際到位最快的深圳,卻引發(fā)了外界對其難以常態(tài)化出資的擔憂。
近日,《南方日報》援引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啟文觀點稱,“現階段,深圳市級政府引導基金結余已不大,難以常態(tài)化出資。近年來外地地方引導基金的出資活躍度,超過了深圳。”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最近一次出資是在今年4月——擬向5支子基金出資不超過24.5億元,參設子基金總規(guī)模115億元,5支基金涉及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創(chuàng)投投資、同創(chuàng)偉業(yè)、基石資本、毅達資本以及元禾璞華。
《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自2015年設立至今,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共對外出資137次,其中絕大部分為參投子基金,項目直投僅有兩次,涉及的項目分別為普羅吉醫(yī)藥、潤鵬半導體。
與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合作設立基金的創(chuàng)投機構共81個,其中深圳本土創(chuàng)投機構51個,占比約62%。受到引導基金青睞的多為頭部機構,尤其是深圳本土的頭部創(chuàng)投機構,包括松禾資本、同創(chuàng)偉業(yè)、達晨創(chuàng)投等,均曾多次獲得引導基金的出資。
據接近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的人士向《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引導基金間接或直接投出的項目超過3000個,而這些項目投后管理相關的事宜,都要經過引導基金內部復核,“包括投前決策也是,都需要經過復核才能最終把錢打出去,并不是子基金想投什么就可以輕易決策”。
國內設立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引導基金之一
2015年,財政部出臺了《政府投資基金暫行管理辦法》,深圳市政府也緊隨其后出臺了《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并于同年投資200億元設立了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基金目標規(guī)模1000億元。這是國內成立最早、規(guī)模最大、資金實際到位的政府引導基金之一。
2016年10月,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正式委托深創(chuàng)投管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的資金,來自于財政結余。天眼查信息顯示,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的公司主體——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由深圳市財政局全資控股。
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啟文對此曾表示,深圳市級政府引導基金結余已不大,難以常態(tài)化出資,因此建議:“改變深圳市引導基金由單一財政資金出資的現狀,拓寬政府引導基金出資渠道,實施多元化出資,實現引導基金兩次放大,即除了在子基金層面放大外,也在引導基金層面放大?!?/p>
其建議增加引導基金資金來源包括:市級引導基金發(fā)行長期債券,吸引社會資本、產業(yè)資本等長線資金認購該債券,實現引導基金一次放大效應;統(tǒng)籌市級國有資本向市級引導基金公司出資。
深圳本土頭部機構最獲青睞
《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截至目前,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共出資了135支子基金,直接出資了兩家企業(yè),分別為深圳普羅吉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潤鵬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
這兩家獲得深圳政府引導基金直投的企業(yè),都屬于當前深圳著力發(fā)展的產業(yè)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普羅吉成立于2016年7月,是北京普羅吉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在深圳設立的一家控股項目子公司。該公司為“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共建單位,致力于研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組蛋白質藥物、抗體藥物和腫瘤診斷試劑。深圳普羅吉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清華大學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持有深圳普羅吉10%的股權。
深圳潤鵬半導體成立于今年6月,華潤微、深圳市寶安產業(yè)投資集團、深重投以及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為該公司的四大股東,其中華潤微為第一大股東,持股75%;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持股6%。
而在參投子基金以及遴選GP方面,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每年度都會公布一版較詳細的遴選辦法。
對于GP的要求包括,實繳資本不低于3000萬元,相關排名連續(xù)三年達到前20名,專業(yè)投資人員不少于10名等。
此外,2021年度的遴選標準還要求,各類子基金應該主要投資于深圳市扶持和鼓勵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未來產業(yè)和其他市政府重點發(fā)展的產業(yè),投資于專業(yè)投資領域的資金額,不低于子基金可投資金總額的60%。
與此同時,子基金或GP在申報時,還需要提供不少于子基金認繳出資金額50%的儲備項目清單。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2021年對子基金的反投比例要求為1.5倍。
《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梳理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所投子基金發(fā)現,其合作的GP絕大多數為頭部機構,尤其是深圳本土的頭部機構,包括松禾資本、天圖創(chuàng)投、達晨創(chuàng)投、同創(chuàng)偉業(yè)、東方富海、基石資本等多家機構,都多次獲得深圳市引導基金對其管理的子基金的注資。
少數非頭部機構也拿到了來自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的資金,這類機構通常由資源豐富的創(chuàng)始人設立。如前海長城基金,據其官網,該機構成立于2015年7月,由常進勇、翁先定、宋勃、薛亮、王勇等人發(fā)起,據天眼查公開資料,上述五人均有大公司及政府部門工作背景。
前海長城基金目前共管理有兩支基金,其中的深圳市福田區(qū)中洲鐵城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有限合伙),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持股24%。
《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還注意到,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亦曾與多家CVC合作,包括華大基因、樂視以及深圳威盛上華科技有限公司等。
前后三次清退65支子基金
根據上述遴選辦法,在投資決策上,深圳市引導基金參與子基金投委會的決策,有權委派一名 代表作為投委會委員;也可以不參與子基金投委會的決策,但有權委派一名代表作為投委會外部委員或觀察員,該外部委員有權列席投委會會議。
有接近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人士向《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介紹,深圳市引導基金人員通常都會參與到投資決策當中,“不是說子基金想投誰就隨便投的,政府引導基金的錢沒那么好拿,引導基金的相關人員會參與到項目的盡調中,每一筆錢能不能打出去就要看引導基金能不能給出蓋了公章的復核表?!?/p>
除了參與到投前決策,投后管理引導基金亦有參與,“涉及到投資金額調整或者退出,也都要經過引導基金這邊復核才能做下一步的推進。
據該人士介紹,深圳市引導基金人員每個人都要負責數量不少的子基金運行相關工作,“現在所有子基金涉及到的被投項目已經達到了3000多個,但他們內部人員并不算多,大概就是十多人負責到這一塊,所以市引導基金的人工作強度還是挺大的。”
據了解,近兩年深圳市政府壓縮對市引導基金的預算規(guī)模,加大清退無效認繳出資的力度。
2019年9月,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首次公布了清理子基金和縮減規(guī)模子基金名單,共清理的25支子基金,基金總規(guī)模達645.526億元,收回子基金的承諾出資金額超過140億元,這在當時引發(fā)了不小的震動。
隨后在2020年7月、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分別對子基金進行了清退處理,涉及子基金數量40支,引導基金共收回認繳出資額共108.26億元。
據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當時回應,清理子基金出于兩個原因:一是,子基金社會出資人未募集到位,導致基金逾期未能設立;二是,由于子基金管理團隊、投資策略或政策法規(guī)等發(fā)生重大變化,子基金自行放棄設立或放棄申請深圳市引導基金出資。事實上,清理子基金是深圳市引導基金的日常工作,但彼時集中公示尚屬首次。
在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方面,王啟文還建議,放寬深圳市區(qū)兩級引導基金出資規(guī)模不超過1/3的限制,對市場頭部機構設立的子基金增強財政出資力度。
另外,深圳市人大代表郭晉龍建議改進政府引導基金,為解決好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的資金屬性矛盾,建議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要樹立“擔風險、重引導、盡職免責”的基本運行理念。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繼朝則認為,深圳市區(qū)兩級引導基金對戰(zhàn)新產業(yè)發(fā)展布局引導作用弱,各級引導基金的協同發(fā)展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建議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強化政府引導基金作用,激發(fā)引導基金活力;同時放寬子基金中各層次、各級別財政資金和國有成分資金的出資比例限制,突破個人投資人直接作為子基金出資人的限制。
- Anthropic年化收入已達40億美元,較年初增長近4倍、與 Cursor 競爭加劇
- 澤華環(huán)境完成千萬級種子輪融資,陜西科創(chuàng)航天種子投資基金領投
- 颶芯科技完成3億元B輪融資,深創(chuàng)投制造業(yè)轉型升級新材料基金、國風投新智基金聯合領投
- 拼吧出行獲得千萬級Pre-A輪投資,杭州新丹領投
- 深海智人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云澤資本獨家領投
- 諾視科技完成新一輪戰(zhàn)略融資,博奧集團投資
- 復星完成交割德國私人銀行HAL股份,獲6.7億歐元對價款項
- 專注新能源材料領域,大潮炭能完成B輪2.5億元融資
- 專注人工智能編程應用,新言意碼完成新一輪融資
- 蘇州鐵近完成近2億元戰(zhàn)略融資,鼎暉投資領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