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張德朝:單載波400G使能下一代OTN網絡

4月12日消息(九九)當今社會,算力逐漸成為推動人類生產生活和全社會治理方式變革的原動力,一個以算力為核心生產力的時代加速到來。站在“算力時代”的起點,中國移動積極探索和深入實踐,著力打造以“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在今天舉行的“2022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fā)展論壇——400G技術專場”上,中國移動研究院基礎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朝表示,算力網絡在架構、帶寬、業(yè)務、時延等方面對光傳送網提出新的需求,光網絡需轉型升級構建承載算力的光底座。

張德朝進一步表示,單載波400G是下一代OTN網絡實現(xiàn)超大容量的使能技術。相關關鍵技術、器件及芯片逐步成熟,助力骨干網由100G到400G的代際演進。

業(yè)務驅動骨干網技術代際演進

張德朝介紹,算力網絡的愿景是泛在協(xié)同、融合統(tǒng)一和一體共生,這對承載算力的光底座——光傳送網提出更高要求:在架構方面,數(shù)據(jù)中心東西互訪需求增加,流量流向相對集中,需優(yōu)化網絡架構和組網方案,最優(yōu)采用一跳直達連接,提升質量;在帶寬方面,流量急劇上升;在時延方面,“全國一體化大數(shù)據(jù)中心協(xié)同創(chuàng)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要求單向網絡時延在 20 毫秒范圍內,需統(tǒng)籌規(guī)劃構建全國低時延圈;在業(yè)務方面,算和網之間的資源快速聯(lián)動,對于高等級業(yè)務光傳送網需要智能化感知業(yè)務時延、帶寬、QoS等需求提供端到端服務。

面向算力網絡時代業(yè)務和網絡發(fā)展的新特點和新需求,中國移動圍繞算力全光高速互聯(lián)、算力與光協(xié)同聯(lián)動,提出新一代基于OXC的光電聯(lián)動型全光網架構。張德朝強調,提升單載波速率是下一代骨干傳送網深度匹配入算業(yè)務、算間業(yè)務對于基礎網絡帶寬增長需求的關鍵舉措。

中國移動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100G OTN網絡,并持續(xù)對超100G技術進行研究和驗證,部分區(qū)域已部署200G。2014年首次200G(16QAM)試點測試610公里,2017年率先實現(xiàn)200G 16QAM商用;2018年完成200G(QPSK)1539公里、400G(16QAM)600公里試點,2020年率先部署200G QPSK;2021年實現(xiàn)400G(16QAM-PCS)傳輸能力由6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推進干線速率由100G向400G的代際演進。

超400G光傳輸關鍵技術進展

單載波400G是繼100G后的下一代OTN基礎傳輸速率,目前國內外標準組織已開展相關系列標準制定。CCSA已完成長距400G光模塊、系統(tǒng)2大核心標準立項;主流國際標準組織已完成中短距400G標準制定,并已啟動800G研究。

張德朝介紹指出,相比100G,400G面臨調制格式、波段范圍、光纖設施等全方面的技術革新。

其中,調制格式是超高速傳輸?shù)淖铌P鍵技術,直接決定系統(tǒng)的技術方向。面向多種競爭方案,收斂調制格式是400G面臨的首要問題。綜合考慮傳輸性能、成本和產業(yè)發(fā)展,骨干網和城域網至多應用兩種調制格式。中短距傳輸已收斂至16QAM@75GHz,業(yè)內已有成熟產品,滿足部分省內干線、城域和DCI等應用場景;長距傳輸將多種潛在競爭調制格式及不同通道間隔方案收斂至16QAM-PCS@100GHz及QPSK@150GHz兩種,需進一步研究后方可明確技術選擇和應用場景。

張德朝介紹,400G 16QAM-PCS技術已基本成熟,在滿足工程余量的前提下,實現(xiàn)400G從600km城域傳輸能力到~1000km骨干傳輸能力的跨越。400G 16QAM-PCS系統(tǒng)采用G.652.D+EDFA實現(xiàn)~1000km傳輸,G.654.E+EDFA提升至1300km/1700km(現(xiàn)網/實驗室)以上;使用拉曼混合放大,同距離G.652.D提升ONSR可提升2.3~3.3dB, G.654.E提升3.0~4.5dB;40波(C4T波段)/60波(C6T波段)點對點系統(tǒng)傳輸能力已可基本滿足骨干需求,OTU、OA、WSS 等80波系統(tǒng)及OXC組網關鍵器件已支持C4T+L4T,可進一步評估證80波16QAM-PCS@100GHz傳輸能力。

400G QPSK技術也已取得突破進展:一方面,優(yōu)化400G QPSK傳輸方案并完成實驗室離線系統(tǒng)驗證,沿用常規(guī)EDFA放大+G.652.D,首次實現(xiàn)滿足工程余量前提下的2000km傳輸;另一方面,驗證了128GBaud調制器等高速率光電核心器件及DSP算法的成熟度,后續(xù)將進一步推動先進制程工藝DSP研發(fā),預計年底具備預商用產品測試能力。

在載波調制方面,業(yè)界存在單載波調制與數(shù)字子載波調制兩條技術路線,單載波方案更具優(yōu)勢。單載波與數(shù)字子載波研究與驗證表明,兩種方案傳輸性能相近,但在OXC組網下具有顯著的濾波代價差異。經過10級WSS,單載波方案濾波代價0.32dB,數(shù)字子載波方案濾波代價1.66-1.75 dB。

在頻譜范圍擴展方面,80波系統(tǒng)是OTN骨干網基本需求。但現(xiàn)有C6T波段不能滿足400G 80波長距離系統(tǒng)需求,需要擴展波段至C+L。張德朝指出,調制格式的選擇及應用直接決定波段擴展的范圍:QPSK的波特率為~130GBd,波道寬度達137.5GHz或150GHz,80波系統(tǒng)需將波段擴展至C6T+L6T;16QAM-PCS的波道寬度為100GHz,80波系統(tǒng)需將波段擴展至C4T+L4T,若考慮與QPSK共光層,則建議將波段擴展至C6T+L6T。

在新型光纖系統(tǒng)方面,中國移動優(yōu)選國內起步早、進展快的弱耦合少模技術開展研究。該方案既支持各空間信道使用直檢方案,又可以使用較低階數(shù)的MIMO實現(xiàn)高速相干傳輸,能夠兼容現(xiàn)有單模設備,適用場景廣泛。據(jù)介紹,中國移動已完成全球首個三模實時弱耦合模分傳輸系統(tǒng),傳輸距離提升3倍,創(chuàng)造了業(yè)界紀錄。此外,中國移動首次提出少模光纖中各LP模式的模內DMD概念,分析并給出模內DMD成因理論模型,對模內DMD效應損傷進行了理論分析,并設計模內DMD測量方案,完整參數(shù)精準測量。

張德朝進一步介紹,中國移動已經開展800G前沿技術研究,并首次實現(xiàn)單載波800G 1000km傳輸?;趡90GBd的800G系統(tǒng)仍不是長距傳輸?shù)睦硐敕桨福毑捎酶卟ㄌ芈蕘斫档蛡鬏敁p傷。具體而言,基于90GBd的64QAM-PCS單載波800G,采用G.654.E+混合放大,實現(xiàn)1000km+極限傳輸;基于95GBd的64QAM-PCS 800G,采用G.654.E+拉曼放大,實現(xiàn)2000km+極限傳輸。此外,C+L波段不能滿足80波800G系統(tǒng)需求,需要加快對新波段(E/S/U等)的研究,包括放大器、相應波段光纖傳輸性能、截止波長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2-04-12
中國移動張德朝:單載波400G使能下一代OTN網絡
中國移動張德朝:單載波400G使能下一代OTN網絡,C114訊 4月12日消息(九九)當今社會,算力逐漸成為推動人類生產生活和全社會治理方式變革的原動力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