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0日早間消息(蔣均牧)據Mobile World Live報道,在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數位無線專家強調了5G服務帶來的用戶行為迅速變化,隨著手機價格不斷下降、網絡能力日益提高,將進一步顛覆消費者和企業(yè)市場,并加速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長。
華為5G產品線總裁彭紅華(Ritchie Peng)堅稱,新的5G服務要提供較之4G更卓越的體驗,才能取得商業(yè)上的成功,這需要業(yè)界在開發(fā)網絡、終端和應用幾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短短兩年內,5G在61個國家/地區(qū)迅速發(fā)展,許多地區(qū)每用戶平均數據使用量翻了一番:“這清楚地表明用戶的消費和使用習慣已經發(fā)生了變化。”
隨著VR/AR功能的使用,應用程序更具交互性;并且隨著高清和4K內容的更廣泛可用,視頻觀看也更為真實。
“這已經改變并極大地提升了所有消費者的應用體驗。”
彭紅華表示,隨著新的終端和應用,與更先進的網絡能力一起進入市場,5G時代的整體用戶體驗將繼續(xù)得到提升。
跨代體驗是5GtoC的關鍵
混合現實(MR)科技公司Nreal副總裁趙磊(Eric Zhao)表示,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新的體驗和商業(yè)模式,“4G引領我們進入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它通過無處不在的聯(lián)接和信息消費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隨著5G的到來,他說,借助5G海量聯(lián)接、低時延和大帶寬的技術能力,以及MR,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Nreal稱之為空間互聯(lián)網。
“空間互聯(lián)網的特點是,作為消費者,我可以自然地佩戴我的MR眼鏡,在超大的超高清移動屏幕上查看內容,甚至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角度享受3D應用。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為消費者所喜歡的全新體驗。”
視+AR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小軍(Zhang Xiaojun)指出,有兩種方法可以改善用戶的應用體驗。首先,現有的應用可以逐步增強,比如增加更高的清晰度、加快上傳速度、支持更多并發(fā)用戶。其次是顛覆性的體驗提升,在AR行業(yè)中正轉向沉浸式體驗,這可能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只有顛覆性的用戶體驗,才能帶來重大改變。”
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以往所提供的所有交互體驗都是基于觸摸的平面交互。
“AR可以為我們帶來空間、三維和直觀的互動體驗。所有應用都將由AR驅動的新交互體驗重塑,這將為消費者市場和低端應用市場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和機遇。”
低價5G終端和新型終端的出現正在推動應用創(chuàng)新
趙磊承認,5G在消費者領域的早期階段“存在一些問題”,并指出這項技術需要一個協(xié)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這些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Nreal正在與全球運營商以及華為合作,以實現這一目標。”
他認為,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最關鍵的因素將是提供一種創(chuàng)新的體驗,但這種體驗是從現有的體驗和內容演變而來的,而非完全顛覆性的新的體驗。
“我們想要的體驗,是能夠通過手機直接投射到數以百萬計的Android應用上,這樣內容和應用開發(fā)者就幾乎沒有額外的投資。”他說。
這種方法可以省去重新開發(fā)內容和應用的麻煩。
在定價方面,Nreal最新款AR眼鏡的價格已降至500美元左右,而在新一代AR眼鏡發(fā)布6個月后,價格將降至400美元以下,約合人民幣3000元。
“我們認為,這類終端和5G手機的價格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張小軍強調了培育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開放平臺的必要性,因為無法預測下一個創(chuàng)新或流行的應用將來自何處。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應用可能是由巨頭、許多初創(chuàng)企業(yè)或個人開發(fā)者開發(fā)的。我們的使命是讓許多開發(fā)者和企業(yè)在一個非常方便的平臺上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創(chuàng)造更多的應用。”
在許多應用的基礎上,他認為,就有可能誕生一款強大的、影響更多人的應用。
新的5G終端、應用和網絡能力將全面提升消費者體驗
彭紅華強調,隨著全球應用領域的大規(guī)模創(chuàng)新,華為需要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活動來不斷提高網絡能力,以支持AR、VR和其他跨越式體驗。
“為此,我們首先與所有運營商合作,以提高5G覆蓋。確保隨時隨地的基礎網絡覆蓋是最重要的事項。我說的不僅僅是室內覆蓋,還包括室外。”
除了解決覆蓋問題之外,他說,該公司還關注新的網絡能力,如增強的上行能力。更好的上行容量不僅有利于通過手機上傳視頻,也有助于改善下行的用戶體驗。
這位高管還指出,整個網絡和許多面向物聯(lián)網的服務都需要低時延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被不斷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創(chuàng)造內容,并通過應用甚至終端帶來價值。”
- 2025年及以后值得關注的AIoT主要趨勢
- 數字孿生: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工廠鋪平道路
- 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數據中心和電力行業(yè)能否跟上?
- 為什么光纖電纜是數據中心的最佳選擇以及如何有效部署它
- 什么是光學監(jiān)控系統(tǒng)?
- 木制數據中心:技術基礎設施的下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
- 馬斯克xAI再獲百億美元資金;武漢大學成立機器人學院 與華為、宇樹等合作培養(yǎng)——2025年07月03日
- 5G及更高版本的靜默骨干:網絡API如何賦能未來互聯(lián)
-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云部署模型?
- 從靜態(tài)到智能:物聯(lián)網在工業(yè)稱重系統(tǒng)中的興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