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微軟本周宣布,將挑戰(zhàn)所有政府索取用戶信息的要求,以應對歐盟針對發(fā)送至美國的數據安全性的審查。
微軟首席隱私官朱莉·布里爾(Julie Brill)周四在博客中還表示,如果用戶數據以不恰當的方式披露給政府機構,微軟將給予用戶相應的補償。
包括微軟在內,多家大型科技公司仍在研究如何繼續(xù)以合法方式向美國發(fā)送數據。7月份,歐盟法院做出標桿性判決,推翻了用于將信息從歐洲發(fā)送到美國的主要法律體系,即“隱私盾牌”。歐盟法官表示,做出這一判決是因為擔心用戶數據遭到美國情報機構刺探,存在安全風險。
此前基于“合同條款”將用戶數據發(fā)送到美國的公司必須采取額外的隱私保護措施,例如加密。“合同條款”是少數幾種發(fā)送數據的合法方式之一。如果企業(yè)或監(jiān)管機構認為,客戶數據在美國或其他地方不安全,他們可能會徹底停止這樣的數據轉移。
布里爾說:“我們相信,我們今天宣布的新舉措已經超出了法律的范疇。”對執(zhí)法請求的法律挑戰(zhàn)將涉及各國政府,而不僅僅是美國。“我們希望這些額外的措施能增強用戶對個人數據的信心。”
歐盟數據監(jiān)管機構“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上周發(fā)布指導意見,幫助企業(yè)確定,在數據傳輸之前是否需要采取額外措施,例如使用假名來交換身份信息。
微軟此前已經在用戶協(xié)議中加入了其他承諾,包括對傳輸中和靜態(tài)的數據進行加密,以及只有在明顯被迫的情況下才會遵守政府對數據的合法要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