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業(yè)內盛傳,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已經開始將訂單從臺積電分散,其中麒麟710A開始轉向中芯國際的14nm。根據之前的信息,麒麟710系列原本是臺積電12nm代工,但榮耀Play 4T使用的麒麟710A則是中芯國際14nm生產。
不過,對此消息,華為、臺積電都沒有正面回應。但據《科創(chuàng)板日報》報道,5月9日,中芯國際上海公司幾乎人手一臺榮耀Play4T。
據悉,這款手機與華為商城線上出售的同款手機最大不同之處在于背面的logo——SMIC 20,以及一行文字標注:Powered by SMIC FinFET,坐實傳聞。
有業(yè)內人人士表示,“這是從0到1的突破。”
資料顯示,麒麟710于2018年7月由華為Nova 3i搭載發(fā)布,它也是麒麟首款7系列芯片,臺積電代工,12nm工藝,主頻2.2GHz,四顆A73 2.2GHz+四顆A53 1.7GHz八核心設計。而麒麟710A則由中芯國際代工,14nm制程,主頻2.0GHz,核心未變,主頻略有差異。
中芯國際SMIC是國內最大、最先進的半導體晶圓廠,去年底正式量產了14nm工藝。
此前有知情人士披露,華為正在將自家芯片的設計、生產工作,逐步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據稱,作為華為旗下的芯片部門,海思半導體在2019年底就安排部分工程師,聯(lián)合中芯國際設計和生產芯片,資源方面也逐漸向中芯國際傾斜,而不再完全依賴臺積電。
但目前還不清楚華為已經把多大比例的芯片設計生產交給中芯國際。
目前,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已經相當純熟,而且在努力加大產能,后續(xù)還會有改進型的12nm、N、N+1,和臺積電尚有一定差距,但是滿足華為中端芯片的性能、產能需求已經不是問題。
5月5日,中芯國際宣布將在國內科創(chuàng)板申請上市,發(fā)行16.86億股份,募集大約234億資金,主要用于12英寸晶圓廠及先進工藝研發(fā)。
- 2025年及以后值得關注的AIoT主要趨勢
- 數字孿生: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工廠鋪平道路
- 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數據中心和電力行業(yè)能否跟上?
- 為什么光纖電纜是數據中心的最佳選擇以及如何有效部署它
- 什么是光學監(jiān)控系統(tǒng)?
- 木制數據中心:技術基礎設施的下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
- 馬斯克xAI再獲百億美元資金;武漢大學成立機器人學院 與華為、宇樹等合作培養(yǎng)——2025年07月03日
- 5G及更高版本的靜默骨干:網絡API如何賦能未來互聯(lián)
-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云部署模型?
- 從靜態(tài)到智能:物聯(lián)網在工業(yè)稱重系統(tǒng)中的興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