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wǎng)·智能硬件10月17日消息,2019年,微軟真的蠻努力,推出一堆新品,包括兩款雙屏設備:Surface Neo和Surface Duo。
兩款設備都配有兩塊屏幕,用鉸鏈連接在一起,可以旋轉(zhuǎn)360度。Surface Neo是一款雙屏平板,微軟希望它能為筆記本帶來革命,平板裝備Windows 10X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專為折疊屏幕做了優(yōu)化。小號Surface Duo配備2塊5.6英寸屏幕,搭載Android系統(tǒng),接近手機的尺寸。
微軟新品在Galaxy Fold重新上市之后沒幾天就發(fā)布了,我們可以說微軟是想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技術挑戰(zhàn)Galaxy Fold。與Galaxy Fold折疊屏設計相比,微軟雙屏設計似乎更好一些。為什么這樣講,至少有如下幾個理由:
更耐用
回看4月份的報道,不難知道Galaxy Fold折疊屏幕不是很耐用。Galaxy Fold裝備的折疊屏幕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測試者以為它可以撕掉,結(jié)果導致屏幕失靈。后來三星調(diào)整設計,用保護性鉸鏈阻止用戶損毀保護膜,但這種方案并不完美。為了保證設備的安全,三星甚至發(fā)布特殊指南,告訴用戶哪些事情不要做。
明年圣誕,微軟就會正式銷售Duo和Neo,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得出結(jié)論:雙屏比折疊屏更耐用。微軟雙屏設備的屏幕覆蓋在大猩猩玻璃之下,與塑料相比,玻璃的確更容易碎一些,但是當我們將微軟雙屏設備閉合時,屏幕在內(nèi)部,外面是金屬殼,可以保護屏幕。
就算長時間使用會讓鉸鏈磨損,屏幕仍然可以正常運行。測試已經(jīng)證明,當Galaxy Fold屏幕折疊超過10萬次,極易出現(xiàn)故障。10萬次已經(jīng)很多了,可以確保設備運行好幾年,但比起微軟雙屏設備還是差一些。
更實際
折疊屏用久了會有折痕,微軟Surface Duo、Neo兩塊屏幕的中間有縫隙,相對來說,縫隙當然沒有折痕那么美觀,但雙屏設備更實用一些。
在鉸鏈的支持下,屏幕可以向任意角度打開。當我們使用微軟雙屏設備時,可以讓它變成筆記本,變成書,或者像傳統(tǒng)手機一樣使用。微軟甚至還添加類似筆記本一樣的功能,用戶可以用下面的屏幕輸入文本,在Surface Neo上甚至可以將下部屏幕當成觸控板使用。
可以連接多種附件
微軟設備的屏幕是無法折疊的,開發(fā)者可以為它開發(fā)各種附件。Galaxy Fold和Mate X的屏幕已經(jīng)有保護膜,普通保護膜用不上,因為無法彎曲。
微軟可以開發(fā)能夠拆卸的鍵盤,你可以將鍵盤放在其中一塊屏幕的上部,下部變成觸控板;如果將鍵盤放在其中一塊屏幕的下部,上部就能變成Touch Bar,和華碩ZenBook Pro Duo類似。
更便宜
相比Galaxy Fold和Mate X,微軟Surface Duo和Neo的技術沒有那么復雜,價格可能便宜很多。微軟只是用鉸鏈將兩塊屏幕連接在一起,就目前的技術來看,這種設計方案可能更實用。
一些擔憂
Neo和Duo是否能成功,重點要看Windows X和Android 10的App能不能針對雙屏設備做優(yōu)化。從發(fā)布會收到的資料看,App只是填充兩塊屏幕中的一塊,并沒有跨屏幕顯示。是不是說一次只能在一塊屏幕上使用App?有可能是這樣的。在雙屏模式下,視頻如何顯示,現(xiàn)在也不清楚。
- 全球智能攝像頭市場增速放緩,小米逆勢增長,中國廠商主導新格局
- 飛利浦 Hue 美漲價:關稅壓力下的市場挑戰(zhàn)
- 小米AI眼鏡: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連接,1999元起探索未來新視界
- 小米 AI 眼鏡打破常規(guī),驍龍 AR1+BES2700H雙芯方案引領科技新潮流
- 2025惠普商用AI戰(zhàn)略暨AI PC新品發(fā)布,智領辦公新未來
- 智能眼鏡散熱新革命:xMEMS“芯片風扇”來勢洶洶,明年初量產(chǎn)引領行業(yè)新風向
- 揭秘AI硬件新動態(tài):OpenAI與Jony Ive秘密研發(fā)非穿戴設備
- 小米智能門鎖2大屏貓眼版上架:實用又時尚,指紋識別+智能貓眼,價格親民!
- 小米新品米家恒溫電水壺3:實用與設計并存,兼顧溫度與容量,親民價格值得關注
- vivo WATCH 5 eSIM 版即將發(fā)布,專業(yè)網(wǎng)球模式解鎖,運動健康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