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概念從最初的假想,到今年的全面爆發(fā),繼移動互聯網后,人工智能浪潮也已經席卷過來,人們也開始越來越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給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正是借著這股浪潮,國內外巨頭們也都加緊了在該領域的布局速度。
傳統互聯網行業(yè)的巨頭都對AI蠢蠢欲動(圖片來自微博)
智能手機芯片一直是高通公司引以為傲的資本,高通公司也多次對外表示,在未來:AI終端最好的體現就是智能手機,高通表示:自2017年至未來5年內,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累計將達85億臺。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手機上,高通的愿景是希望未來每部智能手機、終端設備和汽車都能通過高通的芯片組“觸碰”到人工智能技術。雖然目前大多數公司看重的是基于云計算技術來發(fā)展AI,但高通的目標是每一臺終端設備,并且認為未來智能手機將成為人工智能落地最大的載體,即讓所有終端設備和一切事物都具有強大的感知能力。
高通公司對人工智能的研發(fā)一直不遺余力(圖片來自微博)
選擇終端而不是云來承載人工智能技術,其實是有原因的。首先,當人工智能的操作和運算發(fā)生在較近距離的時候,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延遲的發(fā)生。其次,隨著設備中產生的數據量增多,讓所有數據都依賴于“云端”操作顯然會大幅增加通信網絡的壓力,反之在設備端上進行一些及時有效的運算,則可以讓通訊變得更加行之有效。而最重要的一點,終端具備數據的私密和安全性,這一點往往是云端相對薄弱的。
云端對AI的運算往往會有所延時(圖片來自微博)
但是如果想在智能設備上加載人工智能的運算,實施起來并非易事。必備條件是要提高手機芯片的運算能力,讓運算得以在終端上容易部署。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和復雜的運算,需要基于后臺大型服務器或云端來完成。而隨著移動處理能力的逐步提升,這樣的運算在多臺終端設備的分布式架構上也可以得以實現。
例如,高通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驍龍835移動平臺,不但推動著全球手機業(yè)的發(fā)展,還正在朝更多終端領域滲透,從而形成適應新時代下的計算能力。
- 三星提前兩年鎖死蘋果折疊屏訂單:2026年預計產能達1500萬塊
- 小米激光投影儀3 4K上市:千流明亮度+雙揚聲器 售價4399
- Ray-Ban Meta新眼鏡渲染圖流出:續(xù)航增強 AI升級
- 宜家智能家居升級:明年全線支持Matter協議 打通蘋果Home生態(tài)
- 宜家放棄Sonos合作 改推低價藍牙音箱
- 谷歌Gemini將登陸Wear OS手表 替代Google Assistant
- Meta砸1200萬英鎊在劍橋建音頻實驗室 專攻AR眼鏡音效
- 中國移動路由接入榮耀生態(tài) 智能提醒功能升級
- Apple Watch Series 10卡路里追蹤實測:92%準確率領先競品
- 中興Wi-Fi 7 CPE產品全球百萬級交付:從數量到質量的破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