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私有化動作最近備受關注。繼爆料360最快可能在12月中旬簽署90億美元規(guī)模私有化最終協(xié)議后,騰訊科技日前又獲悉,360擬將旗下企業(yè)安全業(yè)務進行MBO(管理層收購)。
一位知情人士日前對騰訊科技透露,主導360企業(yè)安全業(yè)務MBO的是360總裁齊向東,360企業(yè)安全業(yè)務MBO價格為3億多美元。
騰訊科技拿到的一份資料顯示,這一次360私有化過程中,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微博)可能會套現1~2億美元現金用于支付私有化重組過程中稅收費用,剩余部分將全部平移。
完成私有化后,在與360重組方案相協(xié)調的前提下,360或將新增發(fā)一個約15%的期權激勵并授予核心管理團隊,其中80%給周鴻祎,剩下20%給其他核心管理團隊。
齊向東可能會套現3~5億美元,剩余部分將全部平移。分析人士認為,齊向東大筆減持360股份背后,很大一部分費用可能用于支付360企業(yè)安全業(yè)務MBO所需要的資金問題。
騰訊科技曾向齊向東求證其是否減持360股份套現及可能用于其他用途時,齊向東以開會為由拒絕回答。360公司CFO徐祚立則表示對此不予評論。
騰訊科技致電新華保險投資經理朱玄,朱玄表示,企業(yè)安全業(yè)務營收只占360總營收的4%左右,即便MBO對360整體公司業(yè)務影響不大。國開金融投資經理楊眉則拒絕就此表態(tài)。
此前,齊向東曾對外表示,360是做安全的,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360的心情更急迫一些。360回歸國內市場后,以前一些因為360外資背景無法進入的安全領域也能更好進去。
外界普遍認為,360的企業(yè)安全業(yè)務回歸中國市場后,可用于政府安全領域,發(fā)展空間巨大。
一旦360私有化,及齊向東主導的企業(yè)安全業(yè)務MBO完成,360的主體業(yè)務將更傾向于周鴻祎,企業(yè)安全業(yè)務更歸屬于齊向東。
網上曾傳聞周鴻祎和齊向東不和,醞釀分家。現實中,周鴻祎也更關注硬件,齊向東更關注安全和搜索,騰訊科技曾詢問齊向東360是否會分家,齊向東的回答是:“這個就不透露了?!?/p>
據悉,360私有化盤子超過100億美元,其中,34億美金貸款,其中公司背負4億,投資人背負30億,84億美金roll-over,其中周鴻祎與齊向東及部分員工24億,外部融資60億。
本次私有化投資者的資金分別進入一個有限合伙企業(yè)SPV1(投資者2/3資金)和SPV2(投資者1/3資金)。
SPV1規(guī)定上市成功后股份需鎖定3年,同時周鴻祎作為SPV1的實際控制人,對SPV1有絕對的投票權。即投資者2/3的股權需要鎖定3年后方可套現。
SPV2鎖定期1年,周鴻祎與齊向東的股權都在SPV2.但是投資人過1年鎖定期可以套現后,還必須先還30億由投資人背負的下市貸款。
由于360的條件相對苛刻,已獲得360私有化投資額度的部分基金機構將這些額度做成理財產品,并向其他中小機構兜售,如中信資產就在出售最低認購額度為1000萬元的產品。
一份中信資產的介紹資料顯示,360會在2015年底確定私有化資金,2016年3月中旬完成私有化,退出美股市場,2016年6月拆除紅籌架構,預計2016年底前完成證監(jiān)會審批。
- 百億美元預算僅分到3.25億,馬斯克的SpaceX遭遇最狠一擊
- 啟信寶發(fā)布《全國產業(yè)集群大全》,全景透視超20000個特色產業(yè)集群
- 人民日報對話任正非: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
- 五大領域,六大亮點!全國首個新域新質創(chuàng)新大賽落地青島
- 2025新域新質創(chuàng)新大賽新聞通氣會?在青島召開
- 華為ICT大賽2024-2025全球總決賽收官:AI賦能教育轉型,助力ICT人才培養(yǎng)
- 從無線再進化到數據完整性:解碼Qorvo如何定義下一代智能設備
- 發(fā)力5G-A揚帆,山東領航萬兆時代:助推新型工業(yè)化崛起
- 萬智互聯 加速邁向智能世界——華為亮相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 聯想車計算上海車展亮劍:以智算AI,驅動汽車“智慧”加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