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4月7(北京)從本月開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落實網上境外影視劇管理有關規(guī)定的通知》正式實施。《通知》規(guī)定,引進劇在視頻網站有“數量限制、內容要求、先審后播、統(tǒng)一登記”四項主要原則。
至此,境外劇在視頻網站“同步更新”不再可能。盡管網友紛紛表達不愿接受,但受此沖擊的視頻網站卻沉默不語。專家認為,新規(guī)對視頻網站造成的沖擊并不大,不過無論視頻網站是主打韓劇還是美劇,畢竟規(guī)定的是電影和電視劇,網站還有別的節(jié)目,網絡視頻企業(yè)會盡快找到企業(yè)的平衡點。
境外劇“先審后播”實施 視頻網站集體沉默
“限外令”對境外劇數量做出限制:2015年,引進影視劇數量為上一年度(2014年)上線國產影視劇數量的30%。其次做了內容把控:鼓勵引進播出內容健康、制作精良、弘揚真善美的境外影視劇。美劇中常見的兇殺、暴力、情色、心理變態(tài)等內容肯定要遭刪減。對此,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對中新網IT頻道解讀為,是為了保護國產劇制,它將對國內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除了限制數量和內容外,“限外令”還要求對境外劇進行統(tǒng)一登記:2014年9月前上線播出的境外影視劇必須在2015年4月1日前完成登記,在線播出的協(xié)議到期后不可續(xù)簽,如續(xù)簽將沿用新政策。
境外劇數月的引入“時差”,遭到不少網友吐槽。網友“豬臉筆盒”認為,“阻止觀眾看美劇最好的方法是把國產劇做好,而不是什么限外令。”與網友各抒己見不同,當中新網IT頻道詢問各家視頻網站對新規(guī)的看法時,他們卻不約而同的選擇沉默不語。
業(yè)內:“限外令”對視頻網站沖擊并不大
據《法制晚報》報道,雖然廣電總局下發(fā)的公文中稱,關于海外劇的新政,將會在4月1日開始施行,但不少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絕大部分視頻網站已經提前按該要求來更新美劇,海外劇新規(guī)其實已經在國內落地生根三個月。
《法制晚報》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今年全部視頻網站同步更新美劇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2部,降幅高達43%。在北美市場大受歡迎的春季檔劇集,沒有一部能夠進入視頻網站的新采購計劃中,未能上線。
此前,優(yōu)酷總裁魏明曾公開回應過境外劇新規(guī)對視頻網站的沖擊,他表示,境外劇的總體流量不是最大的流量來源,國產劇還是最大的。“可能來不及看到實時同步更新的內容,等到總局審完了以后拿出來。該怎么播,就怎么播,按照規(guī)則去做就好了”, 他補充道。
正如魏明所言,中新網IT頻道通過梳理幾家主流視頻網站排行榜發(fā)現(xiàn),國產電視劇流量的確遠高于日美韓劇。以主攻美劇的搜狐視頻為例,內地劇排名第一的《古劍奇譚》,播出量高達15.8億次,而在美劇中排名第一的《血族第1季》,播出量為1.92億,與《古劍奇譚》相差八倍多。此外,在優(yōu)酷播放TOP榜上,電視劇排名第一的《錦繡緣華麗冒險》播出量為4381.6萬次,與美劇排名第一的《行尸走肉第五季》171萬次的播出量相差25.6倍之多,比日韓劇排名第一的《匹諾曹》239萬次的播出量相差超18倍。
由此可見,廣電總局對境外劇的限制令并不會對視頻網站流量造成過大沖擊。廣電行業(yè)專家、融合網執(zhí)行總編吳純勇對中新網IT頻道也表示,“短期內境外劇種的減少,會造成視頻網站少量用戶流失,不過無論視頻網站是主打韓劇還是美劇,畢竟規(guī)定的是電影和電視劇,網站還有別的節(jié)目,網絡視頻企業(yè)會盡快找到企業(yè)的平衡點。”
自制劇的春天真的來了?
“先審后播”制度的實施,是否會引發(fā)網絡盜版的再度興起?吳純勇予以否定,“近幾年,各部門聯(lián)手打擊盜版產業(yè),正版化已深入到每個用戶心中,為了追新劇而回到賣盜版盤的時代可能性并不大”。伍剛也表示,“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盡管網絡盜版不可能徹底杜絕,但縱容盜版的日子儼然一去不復返。”
那“限購令”實施后,未來視頻網站的突破口在哪兒?吳純勇給出的答案是“自制劇”。他認為,視頻網站是個內容為王的行業(yè),原本靠單一劇種發(fā)展的網站必須拓展內容,自制劇則是視頻網站走差異化路線的不二選擇。除此之外,國內大量并未登陸院線的電視劇、電影也可能成為視頻網站下一個爭搶的焦點。
此前,搜狐視頻自制出品相關負責人黃峽客曾預言,“2014年算是網絡自制劇的元年,今年才是各大視頻網站廝殺的一年。”他認為,視頻網站大力扶持自制劇,是因為相比買片,自制劇衍生的可比性會更高。“如果是買片買版權,唯一的收入渠道只是廣告和播放貼片。”黃峽客解釋,“但如果是自制劇的話,你還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廣告植入、贊助播出、冠名等渠道,這樣收入會更加豐富也更好把控,在近幾年,各大視頻網站自制劇的收入將會迅速發(fā)展,比例也會不斷提高。”
- 稀土短缺沖擊 日產Leaf被迫減產
- AI推薦信息存疑 專家警告用戶需謹慎核實
- 寶馬全球銷量微增0.4% 歐洲回暖難掩中國頹勢
- 小米汽車30萬輛交付破紀錄:15個月跑贏新勢力賽道
- 馬斯克xAI發(fā)布Grok 4 自稱性能最強引熱議 xAI推出Grok 4 馬斯克再掀AI模型之爭 Grok 4問世 馬斯克宣稱AI性能全球第一 xAI發(fā)布Grok 4 馬斯克挑戰(zhàn)AI性能極限 馬斯克Grok 4亮相 自稱超越現(xiàn)有AI模型
- 小米自研5G基帶獲關鍵突破 芯片自主化再進一步
- 羅馬仕充電寶內幕:利潤至上,安全靠邊站
- 特斯拉Semi貨運測試終完成 六年跳票后能否兌現(xiàn)承諾
- 蘋果AI落后股價大跌 庫克領導力遭質疑
- 馬斯克再放豪言:特斯拉無人出租車或兩月內灣區(qū)試水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