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VS私有云 云計算廠商定位哪個機會更大?

公有云取代私有云,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僅從這個結論看,如今的云計算廠商毫無疑問都應該發(fā)力公有云領域,以免在未來的公有云時代死得很難看。

表面上看,這樣的邏輯并沒有問題,但細細究來,真的是所有的廠商都適合這樣的定位嗎?

顯然不是,且不說公有云的全面普及還尚需時日,現(xiàn)在盲目超前布局很容易成為先烈;對于很多廠商而言,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決定了他們在未來市場的選擇,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戰(zhàn)略選擇,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

首先,軟件廠商需要更多轉向公有云。

為什么軟件應該如此?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軟件都是靠售賣許可證來獲取利潤的,但軟件更多是一種應用,準確來說是一種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軟件走向服務化,以一種服務而并非許可證的方式交付給用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即使是那些大型企業(yè)應用的大型系統(tǒng)軟件,即便在軟件購買時是以許可證的方式來結算,但真正應用的過程中,軟件廠商可不是一賣了之。從軟件的部署、實施、培訓、維護等等層面,軟件廠商都必須提供服務,用戶也必須購買這些服務。對于那些定制化要求高的企業(yè)來說,與其說是在購買一套軟件,倒不如說是購買一整套軟件系統(tǒng)實施部署等的服務。

還有一點,軟件是通過服務器、網(wǎng)絡等借助終端呈獻給最終用戶的,不管是局域網(wǎng)還是廣域網(wǎng),軟件的使用都是一個人機交互的過程,這種交互不像一個真實的實體。既然如此,軟件何不直接以SaaS的模式交付給用戶使用呢?

從特征上講,軟件的應用更加接近云計算的本質,因此,它更能像水、電一樣提供給最終用戶。某種程度上,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軟件的SaaS化已經(jīng)實現(xiàn),盡管用戶可能還需要向應用商店付款才能應用某些軟件,但軟件真正的價值在使用之后才最大化的發(fā)揮出來。

其次,硬件廠商并非只能選擇私有云。

硬件意味著產品,似乎產品就是產品,與服務有著天然的區(qū)別。而對于那些硬件廠商來說,做公有云似乎從來都不屬于自己該想的事情?;蛟S,現(xiàn)實并非這么悲觀。

其實,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在云的基礎設施構建上,都離不開芯片、服務器、存儲、網(wǎng)絡等這些硬件設備。即便那些天天喊著公有云服務的巨頭們,在為用戶提供公有云服務之前,還是需要先建立龐大的數(shù)據(jù)中心才行。

有時候,硬件廠商和公有云服務廠商之間的關系就像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對于運營商而言,它們動輒為用戶提供所謂“零元購機”計劃,似乎手機在其中的價值就等于零,這種錯覺只是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的,對于運營商來說,那些看似沒那么高端的手機同樣也是真金白銀買來的。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運營商可是大客戶,與其費盡布渠道、招募伙伴攻克消費級市場,還不如一個運營商的集中采購大單來得更加容易。

硬件廠商與公有云服務廠商的關系與此十分相似。一方面,他們可以為公有云服務廠商搭建服務所必需的IT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他們還可以為那些有私有云需求的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在云計算大潮之下,很多硬件廠商都非常有危機感,因為那些構建私有云的客戶在減少,而那些公有云廠商的采購沒有那么大,起碼更新?lián)Q代的頻率很低。于是,他們開始捍衛(wèi)自己的市場,并堅信私有云不會消失。

事實上,所謂“公”、“私”,本來也應該辯證的來看,如果一個企業(yè)足夠大,類似鐵路總公司,它如果搭建一個自己的私有云,為旗下所有的鐵路部門提供服務,你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個私有云其實也是鐵路行業(yè)的公有云?當然,不是所有的行業(yè)都像鐵路那么集中,即便如此,那些硬件廠商們同樣也可以和行業(yè)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屬于行業(yè)的行業(yè)云,行業(yè)云相對于廣義的云計算概念是行業(yè)私有云,但對于行業(yè)中的某一個企業(yè)來說,它又是公有云。

不僅如此,對于硬件廠商來說,他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在產品和技術上,與其自己放下自己本來就擅長的部分,轉而去做自己并不擅長的公有云服務,這才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第三,公有云廠商會一統(tǒng)天下嗎?

文章開頭已經(jīng)說過了,公有云終將取代私有云已經(jīng)成為共識。那么,對于公有云廠商來說,是不是以后就一統(tǒng)天下了?并非如此,拿水和電來類比的話,即便有了自來水廠,但那些賣純凈水的一樣過得很好;即使有了電,還是會有很多的電器需要電池。

公有云廠商說到底提供的是服務,這個服務更多是網(wǎng)絡資源、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的服務,還有就是軟件應用的服務,這些資源本身很大程度上都不屬于他們,他們只是把資源整合在一起售賣給用戶。因此,不管是軟件廠商、還是硬件廠商,其實他們都是這個云計算生態(tài)中不可獲取的部分。

他們就如同運營商一樣,即便自己不生產手機,也不做基站,但運營商提供的是數(shù)據(jù)服務、語音服務等。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世界越來越走向服務業(yè)的時候,公有云廠商無疑是整個云生態(tài)中最耀眼的,但要說他們一統(tǒng)天下,還是夸張了些。

而正因為如此,在未來的公有云市場,競爭也將是最為激烈的,尤其在服務內容趨同的情況下,各自之間的差別正在縮小,誰都不是不可替代的。這一點上,反而是那些做硬件和軟件產品的廠商更具優(yōu)勢。

本文為科技新媒體“常言道”(微信公眾號: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彥。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17
公有云VS私有云 云計算廠商定位哪個機會更大?
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戰(zhàn)略選擇,對于IT廠商而言,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