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yè)的焦慮:移動支付正顛覆信用經濟

免費的電飯煲和旅行的優(yōu)惠,誘惑著Chiu Wing-suet辦理了大約20張信用卡,其中很多只是單純的待在她的錢包里,她已經沒辦法再接受任何更多這樣的機會。

「我已經意識到大部分卡片都是沒用的」,這名30歲的香港護士說道,「當購物或預定在線旅游時,我基本只會使用一張卡片?!?/p>

像Chiu一樣的亞洲消費者的態(tài)度轉變,如今正在顛覆信用卡行業(yè)的經濟,像花旗集團、匯豐控股和渣打銀行已經注意到這種變化。隨著信用卡的利潤開始越來越多的依賴于該地區(qū)的富裕人士驅動,亞洲的銀行們正在大幅削減信用卡的數量,并轉而專注于較小范圍的在線支付卡片。

在亞洲,消費者正在增加刷卡消費,但與此同時他們卻正在拋棄實體卡片。來自倫敦的Retail Banking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去年信用卡消費增長了18%,這是全球利率增長的兩倍。然而,RBR同時估計,伴隨著全球人數的增長,去年在亞洲發(fā)行的實體卡數量卻下降了。

而這還是在蘋果公司在亞洲推廣其移動支付系統(tǒng)Apple Pay之前?!刚嬲挠螒蚴乾F在如何讓你的卡片站在支付平臺背后」,安永(Ernst & Young)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Keith Pogson表示,「客戶其實沒有發(fā)生改變,但一旦他們決定哪張卡會在移動支付平臺上使用時,那么一切都會不一樣。而這一決定對銀行來說無疑至關重要,因為它會給銀行帶來巨大的現金流水」。

刪減卡片數量的時代或許已經來臨

對銀行來說,要捕獲業(yè)務,發(fā)行更多的信用卡產品其實已經沒啥太大意義,尤其當消費者在經濟壓力之下節(jié)約消費時(在中國很多消費者至今仍然面臨著高房價的壓力,而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消費潛力)。相反,銀行業(yè)正試圖專注于促進少數卡的發(fā)展,并推出更針對性的好處,例如航空公司的里程計劃強大的數字功能。

「在亞洲,我們正試圖通過減少產品的數量、提供功能更強大更好的產品做出積極的回應」,花旗集團亞太地區(qū)信用卡和個人信貸主管Sergio Zanatti表示,「復雜之處在于,你需要管理的將不再僅僅只是卡片數量的增長,還需面對數字化時代的革命,這會讓我們的業(yè)務更復雜」。

花旗集團如今已經將其在亞洲的信用卡產品從270種削減到100種,針對全球市場推出的卡片也削減了60%。Zanatti表示,這些改革使得花旗集團去年在亞洲的消費金融業(yè)務營收下滑了12%。要知道,亞洲市場占到今年上半年花旗全球消費金融業(yè)務利潤的接近五分之一,這是繼北美以外最大的市場。

Apple Pay帶來的新世界

匯豐銀行最近在香港的市中心張貼了不少廣告牌宣傳其支持Apple Pay的事情,相比過去三年,Apple Pay在城市里的活躍手機銀行客戶上漲了50%。匯豐銀行預測Apple Pay將會繼續(xù)保持這一增速,所以他們正決定大力支持蘋果的發(fā)展。如今當消費者在某些香港零售商使用非接觸式支付時,銀行已經開始向他們提供現金折扣。

「在蘋果或谷歌的世界里,消費者將會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卡片,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的卡片獎勵方案與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保持一致」,匯豐銀行亞太區(qū)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的負責人Kevin Martin表示。

匯豐銀行正重新在亞洲部署多達1500億美元的資產,并且還在中國的珠三角地區(qū)增加了4000個職位,而發(fā)展的重點則放在了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上。這家利潤大部分來自亞洲的銀行,正準備于今年晚些時候在中國推出其首款自主品牌的信用卡。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狂潮

對于渣打銀行來說,亞洲已經占到其上半年營收的70%,這家總部位于倫敦的銀行表示,今年年初它們推出了一個提供航空里程并在香港支持Apple Pay的信用卡,如今已經有了10萬用戶申請。

減少信用卡發(fā)行的數量對保持成本有明顯的好處,「使用更少、更標準的產品和全球性的數字基礎設施,你犯錯的風險將會更低,而這也降低了成本」,渣打銀行的零售銀行業(yè)務首席執(zhí)行官Karen Fawcett表示。

如今數以百萬計的亞洲人開始使用信用卡,隨著他們正步入中產階級。而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幾乎同時采用由騰訊和阿里巴巴所提供的手機支付業(yè)務: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是銀行不得不重視的一個新趨勢。

「大銀行如今都處于攻擊模式,以試圖讓更多的客戶在網上使用他們的卡」,普華永道專門從事銀行和金融服務的合伙人 Gary Ng說道,「現金交易基于線上的越多,銀行越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手續(xù)費收入和利息收入」。

個人微信號:lijunhust,微信公眾號:俊世太保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8-22
銀行業(yè)的焦慮:移動支付正顛覆信用經濟
移動支付的興起,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通過手機錢包進行消費,而不是銀行業(yè)的實體卡片,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