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星公布對Galaxy Note 7耗時120天的爆炸原因調查結果,三星表示此次自查投入了700多名人力,測試了20萬部手機,3萬塊電池,并對硬件,軟件,以及相關流程如組裝、質檢、物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仔細審查,調查結果顯示,導致Note 7電池自燃原因為電池設計與制造存在缺陷,這與之前輿論公認的結果相差無幾。
可能有人會說,Note 7早在4個月前就已進入歷史故紙堆里,成為史上最短命的旗艦機,此時重提調查結果和向世人道歉已不再重要。然而三星此時還愿意主動揭開數(shù)月前的黑傷疤,形同自虐,勇氣固然可嘉,道歉背后的原動力更值得深思。
為何要自揭傷疤?
縱觀國內外手機廠商面對新品質量問題精巧的處理方式,三星昭告天下自揭傷疤,算是“傻萌”。眾所周知,手機廠商面對新品的質量問題,往往習慣性選擇低調個案處理,家丑切不可外揚,不能影響品牌形象和銷量,盡快息事寧人才是正事。
筆者盤點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5年內,iPhone屢曝“天線門”、“彎曲門”;小米5被傳某批次產品不合格與驍龍820處理器協(xié)調出現(xiàn)問題,導致20%量產機發(fā)熱問題嚴重;華為榮耀7上市僅1個月就被7i代替,意在取代耗電嚴重榮耀7。
小米、華為等手機低調的背后,顯然包藏不少商業(yè)利益私心。對他們來說,相比動輒數(shù)以千萬計年銷量,問題機可能只是少數(shù),個案處理的效率和精準度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召回和道歉一事茲事體大,不僅成本高,海會大幅降低品牌美譽度,形同一場災難性危機事故,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開啟。
三星首吃螃蟹召回和調查Note 7,頗為激進和大膽,坦蕩蕩將電池問題昭告天下,雖說勇氣可嘉,面對即將面世的S8新機,三星此時還敢如此大張旗鼓自曝其短,也是對手機市場未來前景的一種自信所在。
身為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yè),三星在公布一項調查事件結論之前,往往會進行嚴謹?shù)目甲C和第三方機構證實,需要一定的調研時間,很難在事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公布結果,這也是跨國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難免會給外界留下誠意不足,拖延時間的印象。
此番耗時四個月的調查,三星披露最終調查結果不僅證實電池問題確實存在,還指出問題在哪里。比如第一次召回的A電池和第二次召回的B電池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同。A電池的電池尺寸與電池倉不匹配,存在制造缺陷,導致電池過熱,從而起火爆炸。B電池因焊接瑕疵,引起短路現(xiàn)象等導致爆炸。
此外,三星還對產品可靠性做出了全新承諾,其“8項電池安全檢查措施”包含安全檢查、電池外觀檢查、X光檢查、電芯拆解檢查、充放電檢查、用戶使用場景下的安全性檢查等。同時,三星將對電池充電溫度、充電電流與充電持續(xù)時間等方面加強安全把控等等。
如此嚴謹?shù)恼{查報告,更像是一份學術作品,而不是流于為自己辯護的公關稿。就像三星電子無線事業(yè)部總裁DJ Koh說的那樣:我們?yōu)榱俗非髣?chuàng)新與卓越的設計,就Note 7電池設置了規(guī)格和標準,而這種電池在設計與制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未能在Note7發(fā)布之前發(fā)現(xiàn)和證實,對此非常痛心和抱歉。
手機也是可能性藝術
從2016年9月至今,三星飽受Note 7事件的摧殘,丟失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安卓旗艦機領域市場話語權。然而三星手握大量讓國產嘗試短期內難以超越的核心黑科技,曲面屏,虹膜解鎖等技術仍在引領手機市場潮流,有望成為全球手機市場尤其是高端旗艦機市場積極變量,仍是全球手機行業(yè)不可忽視的一極。
資料顯示,三星因停產停售Note 7可能遭受3.5萬億韓元損失,這與三星2015年度總營業(yè)利潤26.41萬億韓元相比,算是難以承受之重。然而通過此次召回事故,外界可以看出三星多次向用戶致歉誠意,不惜血本毅然決然召回的勇氣,以及執(zhí)著追究事故根源的耐心,值得國內外手機同行聞者足戒,而不是幸災樂禍。
三星此舉究竟能給即將上市的S8等新機行情帶來哪些利好,目前仍是一個問號,然而三星卻贈給全球手機行業(yè)一個令人難以遺忘經驗教訓,商業(yè)社會本來就不存在非黑即白的變故,也沒有萬年不變的江山,手機行業(yè)同樣也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如果能借此化悲痛為力量,知恥近乎勇,三星在2017迎來豐收仍是大概率事件。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說過,政治是一門可能性的藝術,商業(yè)社會同樣如此。對三星來說,Note 7電池自燃看似一場難以原諒的惡性安全事故,是選擇昭告天下,誠實面對調查結果,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顯然是兩種不同的處世哲學。三星選擇前者解決方案,除了能給市場和Note 7用戶一個終極交代,借此喚回市場信心,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時刻牢記安全警鐘。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華為等應以三星為師,學會善待用戶,不要因一時的利益得失算計,丟掉問題手機召回-賠償-調查的勇氣和決心,畢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完)
所有標注“原創(chuàng)”的文章,轉載及其他合作請 QQ:83639856,轉載請遵循「署名-非商業(yè)用途-保持一致」原則,不得斷章取義摘編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