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能靠收購做成O2O么?

本文作者莊帥(百聯(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百讀社社長),轉載請注明出處。百讀社社長微博:http://weibo.com/zhuangshuai,微信公眾號:莊帥(izhuangshuai)

對于O2O的實踐,從我2006年在沃爾瑪中國做規(guī)劃開始,到2010年到家居行業(yè)折騰獨立的O2O平臺,然后2014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專注幫助傳統(tǒng)企業(yè)做O2O的咨詢規(guī)劃,發(fā)現做O2O確實和純的B2C、C2C、B2B的電商模式有著巨大的區(qū)別,這些區(qū)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O2O以服務提升為主:我曾經寫過《四種思維對應的四種王道》就特別強調了O2O思維是以服務為王,電商模式雖然也有相應的商品服務,但O2O更多的是基于人的生活服務,以及通過移動工具提升商家或者商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服務能力,例如各種上門服務,提升了商家服務的范圍,而像滴滴這樣的工具則是提升了服務的效率和精準度……基本上所有O2O項目現在成規(guī)模的無不是以“服務提升”為核心,搶占了用戶新的時間,形成了新的用戶入口,用戶在滿足更多服務以及服務效率后迅速從PC端遷移,從電商的購物APP遷移到社交APP、服務類型的O2O APP,這些APP在社交服務、上門服務、共享服務等基礎上再形成新的平臺。

這個區(qū)別讓阿里始料不及,馬云一直以對未來發(fā)展趨勢判斷準確為優(yōu)勢,可是這次的O2O趨勢顯然阿里并沒有判斷得很準確,不僅讓微信迅速崛起結合微店、大眾點評、京東、滴滴、58到家等形成新的消費平臺,天貓、淘寶、支付寶的平臺化在產品平臺化的環(huán)境下,買家和賣家迅速流失,線下的商家則發(fā)現在移動時代,自己擁有著巨大的用戶轉換優(yōu)勢,可以輕松通過二維碼、WIFI將用戶從實體店轉換到線上,中小的則通過微信公眾號(服務號二次開發(fā))來推動O2O,大的則加快獨立APP工具的開發(fā)和轉換用戶,試圖通過服務提升再次和電商平臺分庭抗禮!

在這樣的危險關頭,馬云帶領的阿里團隊基本上亂了陣腳,匆忙應戰(zhàn),上線“來往”這樣一個和微信一模一樣的社交產品,實際上還是對于O2O沒有深刻理解和判斷下的產物,所以結局也是意料之中,一年后即告慘??;可是馬云對于社交平臺仍然不死心,今年7月又改版支付寶加入和微信一樣的社交功能,結局也是可想而知,我都不想過多分析了,畢竟誰也不會拿一個“錢包”來交朋友。

馬云雖然失去了對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準確判斷,但在資本運作上卻是BAT里最熱衷的,于是出手銀泰百貨,沈國軍被拉攏后說服負責菜鳥的建設,更是在今年辭去董事長職位,銀泰集團算是全面整合進天貓。

可就是這樣,阿里仍然對于O2O服務為王的理解不夠深刻,O2O的進展仍然緩慢,用戶繼續(xù)遷移,特別是京東想清楚O2O該如何做之后推出京東到家,隨之而來的迅猛發(fā)展,緊接著又入股永輝超市,馬云似乎顯得更加著急了,畢竟天貓超市現在還不溫不火呢!

2、O2O基于大數據的精準營銷:相較于電商獲取巨大流量,然后通過運營能力轉化用戶實現注冊和購買不同,O2O的平臺可以根據移動終端獲得用戶的位置信息、社交信息、路線信息等更多精準的數據,在這樣的線下數據獲取上,軟硬結合的移動終端商家也擁有了巨大的機會,像小米被列為中國排名第三的電商平臺就是基于這樣的O2O邏輯。

可作為一直以線下革命者出現的馬云來說,如何獲得線下實體的支持變得舉步維艱,阿里手機的失敗又讓軟硬結合的O2O之路受阻,想要通過內部變革與線下結合顯然已經不太現實。加上整個阿里集團或許從上至下仍然存在著電商營銷和運營的慣性思維,作為從來不需要跑到倉庫盤點,更不需要管理物流配送隊伍的阿里來說,更像一家純線上營銷公司而不是一家電商平臺,這算是業(yè)界一個普遍的共識吧!

O2O時代是真真切切來臨了,C2B以O2O的形式在馬云和阿里面前已經展開了巨大的畫布,這次輪到馬云看不懂看不清了,卻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馬云去思考了,所以在這兩個和電商巨大區(qū)別的O2O時代下,馬云唯有一個大招了,那就是:買買買!畢竟O2O最大的機會就是可以通過一個工具或平臺將線下所有實體連鎖連接起來,例如滴滴把分散的出租車司機們連接起來了,相當于中國最大的出租車公司;美容O2O平臺最大的機會則可以把線下的一百多萬家美容院連鎖起來;超市O2O平臺的機會則可以把線下上千家超市連鎖起來;便利店O2O或社區(qū)O2O則可以把線下幾百萬家便利店社區(qū)店連鎖起來;當然還有美發(fā)店、洗車店、個人廚房、學校、醫(yī)院……

如果馬云和阿里認識到這一點可是卻沒有能力在現有體制折騰出一個“阿里到家、天貓到家”或者“天貓微店”的話,通過收購策略有沒可能呢?上次是近60億收購銀泰32%的股份最終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次是283億再次出手蘇寧云商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其它的零售公司是不是也要考慮賣給阿里集團呢?

不過從百聯(lián)咨詢《阿里集團投資和阿里云研究報告》分析來看,阿里十年來收購了71家公司,涉及200多億美元,可是卻整合得很不成功,或許通過阿里云能夠實現這么多家公司的整合!不過這也是調研分析的一種判斷,未來阿里云能不能肩負這么大的重任需要時間的考驗。從O2O能夠擁有連鎖線下實體的機會來看,阿里通過收購銀泰、蘇寧這樣的方式來推進O2O顯然并不是最優(yōu)之選,而且這樣一來其它比銀泰、蘇寧更為龐大的實體資源更加站在了阿里的競爭面,反而對于阿里推進O2O更為不利!

不過,這才是這個世界最精彩的部分,否則哪里還有創(chuàng)業(yè)者新的機會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8-10
阿里能靠收購做成O2O么?
本文作者莊帥(百聯(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百讀社社長),轉載請注明出處。百讀社社長微博:http: weibo com zhuangshuai,微信公眾號:莊帥(izhuan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