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福利活動終于開啟,最多可以省2000!
文|明美無限
7月14日消息,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qū)Apple高校優(yōu)惠活動正式開啟:以教育優(yōu)惠購買指定款Mac或iPad,可以免費贈送AirPods(第二代)一副。根據最新的爆料,明年的高校優(yōu)惠將進入禮品卡時代,這可能是高校優(yōu)惠最后一年贈送AirPods。對于近期有購買Apple產品的用戶現(xiàn)在可以入手了,以下是這個活動的詳細情況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不就在今天,蘋果宣布正式開啟2022年教育優(yōu)惠活動,活動時間為7月14日到9月26日。活動信息顯示,符合條件的用戶購買活動內的Mac或iPad能獲贈AirPods(第二代)耳機,同時還可享受Apple Pencil 和智能鍵盤優(yōu)惠、八折加購 AppleCare+服務計劃。
據了解,2022年蘋果教育優(yōu)惠符合條件的設備如下:iMac(24英寸)、MacBook Pro(13英寸/14英寸/16英寸)和MacBook Air,以及iPad Pro(11英寸/12.9英寸)和iPad Air(第五代)。
還有,蘋果教育優(yōu)惠價格適用于在讀以及新錄取的高校學生、家長,以及各級教師和教職員工,但需要注意的是,購買數量有所限制——購買每臺符合條件的Mac或符合條件的iPad時,每個有資格的購買人僅限購買一副AirPods。優(yōu)惠活動視供應狀況而定。有需求的用戶可以自行搜索UNiDAYS的申請方式,需要edu郵箱,或是學生證等驗證材料。
另外呢,今天明美無限還要值得一提的是,除免費獲贈AirPods,消費者還可選擇再加312元,升級為無線充電盒版本,而再加753元,即可升級為AirPods Pro。另外,在活動中還能8折加購AppleCare+服務計劃,并享受配件優(yōu)惠。
此外呢,今天明美無限還要順便一提的是,蘋果官網顯示,蘋果產品含教育優(yōu)惠售價如下:
MacBook Air(M1)7199元起、MacBook Air(M2)8749元起、MacBook Pro 13英寸9249元起、14英寸MacBook Pro 13899元起、16英寸MacBook Pro 17499元起、iMac 9599元起、iPad Air 3999元起、iPad Pro 5799元起。
除此之外呢,從本次教育優(yōu)惠活動的售價來看,教育優(yōu)惠價格相比原價,優(yōu)惠了幾百至上千左右的價格,同時有全新的AirPods贈送,滿足條件的消費者最終能夠省下1000-2000元左右的價格。近期如果有購買需求的同學,可以前往官網多了解一下相關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目前在北美、歐洲的教育優(yōu)惠方案均為贈送禮品卡;新加坡、印度等亞洲國家和地區(qū)則還是贈送AirPods 2。所以明年國內返校優(yōu)惠將會用禮品卡來替代,也就是說,今年是最后一次贈送AirPods 2耳機了。
最后,明美無限還想說的就是:雖然名義上是促銷活動,但教育優(yōu)惠還是十分有意義的。蘋果為高校學子、教育工作者提供旗下具有生產力屬性的設備優(yōu)惠折扣,一方面可以讓真正有需求的學生群體、教師群體用上便宜的蘋果設備,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在這類人群中 " 免費 " 宣傳產品,對于很多人來說,大學時期養(yǎng)成的習慣很難改掉,這樣一來,無疑是加固了 " 果粉 " 群體的依賴性。事實上,蘋果對于教育優(yōu)惠的驗證并不是那么嚴格,一些購物網站中提供 " 幫助驗證教育優(yōu)惠 " 的服務可以很順利通過蘋果的認證,希望這樣的折扣活動不會像因為一些 " 灰色產業(yè) " 而被迫取消吧。
那么,如果你們對于蘋果公司這次的“薅羊毛”活動還有什么想要說的,不妨在評論區(qū)留言給明美無限參與一起討論吧!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