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招股書看螞蟻集團的技術底色
撰文 | 何璽 排版 | 葉媛
8月25日晚間,螞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并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文件,正式開啟A+H上市計劃。這意味著螞蟻集團上市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
01
螞蟻集團招股書核心數據,支付寶用戶超10億
在這份500多頁胡招股說明書中,螞蟻集團首次全面對外披露了其業(yè)務大盤、營收情況、收入結構、用戶規(guī)模等核心數據。
據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在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653.96億元、857.22億元、1206.18億元,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82.05億元、21.56億元、180.72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9.51億元、6.67億元、169.57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下金融數字化進程提速,螞蟻再次迎來了業(yè)績爆發(fā),2020年1-6月,螞蟻集團實現營業(yè)收入725.28億元,凈利潤219.23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利潤額,同比增幅超過38%。
在營收結構上,螞蟻集團主要分為三大類: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chuàng)新業(yè)務及其他。具體來看,數字支付服務主要來自國內及全球消費者的商業(yè)交易,按照交易規(guī)模的一定百分比向商家和交易平臺收取的交易服務費,以及銀行轉賬、信用卡還款等個人業(yè)務向消費者收取的費用;數字金融科技服務來源于螞蟻直接或間接地基于公司的平臺促成金融機構合作伙伴的業(yè)務規(guī)模,主要以技術服務費的形式取得收入。它主要包括三部分,以花唄、借唄等為產品為主的微貸科技平臺,以余額寶等理財產品為主的理財科技平臺,以及以相互保等保險產品為主保險科技平臺;創(chuàng)新業(yè)務及其他主要指螞蟻對外賦能的技術服務輸出、螞蟻鏈等。
招股書還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支付寶活躍用戶達到7.11億元。此外,支付寶App服務超過10億用戶和超過8,000萬商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務/商業(yè)類App。
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在國內的總支付交易規(guī)模達到118萬億元,微貸科技平臺促成的貸款余額與理財科技平臺促成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分別達到2.1萬億元和4.1萬億元。按規(guī)模計,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支付提供商和領先的數字金融平臺。
02
從螞蟻集團招股書看其技術底色
螞蟻在招股書中強調,技術是其成功的關鍵,也是其普惠生態(tài)系統的基礎。在螞蟻招股書中,科技一詞共出現了345次,是最為高頻的詞匯之一。
據招股書顯示,螞蟻當前最大的營收/支出均與技術相關。營收方面,2020年1至6月,螞蟻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chuàng)新業(yè)務及其他三大項營收占比分別為35.86%、63.39%和0.75%。也就是說,螞蟻目前有超過6成營收來自科技服務。支出方面,螞蟻2019年的科研投入超過100億元,約等于國內科創(chuàng)板130家公司一年科研投入總和的一半,此外,螞蟻本次融資金額有4成募資用于創(chuàng)新科技;在員工構成上,螞蟻有64%是技術人員。
螞蟻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持續(xù)深耕,為積累了雄厚的“硬核技術”能力。據招股書顯示,螞蟻的核心技術能力包括人工智能、風控、安全、區(qū)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等領域,其中區(qū)塊鏈專利數全球第一、數據庫產品Ocanbase性能全球第一等廣為人知。
據了解,螞蟻區(qū)塊鏈已公布的全球專利申請數量超過500項,自2017年至2019年連續(xù)三年蟬聯全球專利申請排行榜第一名。目前,螞蟻區(qū)塊鏈技術已經落地50余個場景,技術上能夠支持10億賬戶規(guī)模,每天10億筆交易量,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PPS)。2018年,螞蟻區(qū)塊鏈榮獲《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是迄今為止唯一區(qū)塊鏈獎項。2019年,螞蟻區(qū)塊鏈上榜福布斯全球區(qū)塊鏈50強,其在國際鉆石的采購來源追溯,跨境支付場景的成功落地,均獲得了高度認可。2019年4月,由螞蟻區(qū)塊鏈團隊運營的阿里云BaaS被頂級咨詢公司Gartner評選為全球6大領先區(qū)塊鏈技術云服務商之一;OceanBase是螞蟻自研數據庫,也是阿里支付寶、網商銀行等業(yè)務的重要支撐。2020年3月,OceanBase正式通過阿里云向全球開放。6月8日,螞蟻宣布將自研數據庫產品OceanBase獨立進行公司化運作。據了解,OceanBase技術服務于2017年開始對外輸出,在建設銀行、南京銀行、人保健康險等商業(yè)銀行和保險機構上線,還為全球幾家支付平臺的核心系統提供支持。此外也涉足交通、鐵路等領域。獨立后的OceanBase給了客戶更多的選擇,也讓客戶更加信賴;AI技術方面,螞蟻研究領域涵蓋NLP、計算機視覺、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資金管理等,并在大規(guī)模分布式機器學習、深度圖學習、多方安全與隱私計算、博弈與對抗智能、多智能體、強化學習等方向取得突破。據媒體報道,螞蟻相繼在國際人工智能頂級會議NeurIPS、ICML、AAAI等,發(fā)表近60篇高質量論文成果,申報了超200個專利。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螞蟻在全球已獲頒專利和已提交的專利申請總計達26,279項,其中6,382項已經授權、注冊或正在等待專利證明。當前,這些技術已成為螞蟻各項業(yè)務的核心支撐,并表現出了良好的變現能力。這些技術除了服務螞蟻之外,已開始走向商業(yè)化,并成為螞蟻新的營收來源。
03
未來螞蟻,要用技術普惠世界
據媒體報道,螞蟻募集的資金主要有以下幾個用途,首先是用于創(chuàng)新科技(占募資40%),其次是助力數字經濟升級,第三是加強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四是補充流動資金。
螞蟻花重金投向創(chuàng)新科技并不讓人意外。如上文所言,螞蟻將技術看做是其成功的關鍵,是其普惠生態(tài)系統的基礎。據了解,螞蟻此次擬在A+H發(fā)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于發(fā)行后總股本的10%,發(fā)行后總股本不低于300.3897億股(綠鞋前),意味著將發(fā)行不低于30億股新股。此外,本次A股發(fā)行可引入綠鞋機制,超額配售權最高不超過15%。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市場條件允許,此次IPO規(guī)模為300億美元,將取代沙特阿美290億美元的IPO,成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IPO。算一下,300億美元的40%為120億美元,換算為人民幣約822.5億元。如此規(guī)模的研發(fā)投入,必將令螞蟻的技術實力再上一層樓;螞蟻募資的第二個用途,是助力商家發(fā)展和數字經濟升級。螞蟻官方的說法是“堅持創(chuàng)新,用技術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是我們不變的初心?!?。為了發(fā)力數字經濟,支付寶在今年3月進行了升級,實現了從專業(yè)金融工具到“工具+服務”的本地生活綜合服務窗口轉變,完成了從“管錢的平臺”,向“花錢的平臺”的演進。同時,支付寶也從“人找服務”走向“服務找人”??梢灶A見,螞蟻IPO后,支付寶的數字經濟勢能將會進一步增強;螞蟻募資的第三個用途可以“全球化”一詞來概括。招股書中對此的描述為:加強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據悉,阿里系內部已經將構建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的重任交給了螞蟻,這預示著螞蟻未來會在阿里系規(guī)模遠超金融領域的全球化大戰(zhàn)略中,占據更加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將成為中國、乃至于整個亞太地區(qū)驅動全球化發(fā)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螞蟻在招股書中再次重申了其企業(yè)使命和愿景。
螞蟻重申,其企業(yè)使命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螞蟻:“我們?yōu)榉招∥⒍栈菔俏覀兊睦砟?。我們相信開放技術平臺能夠創(chuàng)造公平的環(huán)境,讓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機構能夠觸達之前不能覆蓋的客戶。我們堅信專注于客戶需求并為其提供解決方案,最終將引領我們的業(yè)務走向成功。我們的決策以長期使命為指引,而非著眼于短期利益?!薄?/p>
螞蟻的愿景:構建未來服務業(y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為世界帶來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變。不追求大,不追求強,追求成為一家能健康成長102年的好公司。
螞蟻希望:每一個個體可以享受到普惠、綠色的金融服務;每一家小微企業(yè)擁有平等的發(fā)展機會;通過開放合作,讓數字生活觸手可及。
未來,有宏偉使命和愿景的螞蟻,要用技術普惠的我們的世界。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