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港股收盤后,小米公布了第三季度業(yè)績報告,公司第三季度收入537億元,是小米創(chuàng)辦以來總營收最高的季度;經調整凈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20.3%,大超市場預期。
在4G到5G的過渡期,小米總收入穩(wěn)定增長,凈利潤大幅上升超預期,對手機的依賴在逐步下滑,IoT與生活消費品業(yè)務在增長,同時互聯網多元化趨勢繼續(xù)持續(xù)增長,種種跡象都揭示了小米正在從規(guī)模型增長轉向質量型的增長。
小米是一家因市場而生,又因市場而變的公司。作為一家極難被市場定義的公司,小米股價的增長卻始終隨著誤解和爭議,但站在5G換機潮的新周期風口,或許是時候重新評估這家公司的未來了。
細讀財報,小米各項指標增長喜人
從2017年第四季度至今,小米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總計7個季度穩(wěn)居前四,小米智能手機業(yè)務始終保持穩(wěn)健增長態(tài)勢。今年正值5G放量前夕,手機行業(yè)整體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小米手機業(yè)務開始實施多品牌策略,小米品牌將致力于中高端以及多元市場,發(fā)力新零售渠道;Redmi品牌專注極致性價比體驗、主攻電商市場。
得益于多品牌策略效果顯著,小米的產品結構持續(xù)得到優(yōu)化,繼續(xù)站穩(wěn)中高端市場。在穩(wěn)健的經營策略下,小米智能手機三季度收入為323億元,手機銷量達3210萬部,毛利率顯著提升,并由第一季度的3.3%增長至第三季度的9.0%。
隨著全球化戰(zhàn)略不斷深入落地,本季度境外市場收入占總收入48.7%,尤其是在西歐市場的潛力爆發(fā),同比暴漲90.9%。Canalys在11月下旬公布了2019年Q3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的數據統(tǒng)計情況,小米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一匹黑馬:市場份額達到了10.5%,增長幅度達到73%,已經成為了三星、華為和蘋果之后的第四大手機廠商。
作為小米生態(tài)的中樞,IoT是小米轉向互聯網公司的關鍵,也是小米「護城河」的業(yè)務。本季度IoT及生活消費品收入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高增速,收入達156億元,同比增長44.4%,AI賦能的IoT平臺連接設備數突破兩億大關,達到2.1億。
值得關注的是,擁有五件及以上IoT產品的使用者數量增加至350萬人,同比增長78.7 %。截止2019年9月,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5790萬名,同比增長68.6%,成為中國最活躍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平臺之一。此外,小米AIoT平臺的成長性和開放性不斷加強。報告期內,米家APP月活躍用戶達到3210萬,非小米智能手機用戶占比63%。
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智能電視業(yè)務在境內外市場的高增增長。報告期內,小米電視的全球出貨量超過310萬臺,同比增長59.8%。海外市場方面,小米的表現也相當給力。2019年Q3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4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排名前五,印度市場更是實現了連續(xù)9個季度第一。同時,西歐市場在2019年Q3出貨量排名第四,同比增長90.9%。
小米電視強勁的市場表現對IoT布局可謂意義重大,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對此表示:“電視作為家庭中屏幕最大、交互性最強的電器,自然成為AIoT的一個樞紐產品。小米電視已經具備了控制AIoT電器,顯示智能設備通知,和遠場語音交互的功能,既是家里的AIoT智能控制中心,也是AIoT消息通知中心。小米將會把大家電作為未來10年持續(xù)發(fā)展藍圖的核心拼圖之一?!?/p>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也保持著不錯的增速,三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人民幣53億元,同比增長12.3%,廣告收入人民幣29億元,除去預裝的廣告收入同比上漲6.9%。小米的互聯網業(yè)務不僅在小米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現能力不斷增強,同時也贏得了更多全網用戶。
小米的估值邏輯:成長股還是價值股?
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小米這家公司?其實,世界上說到底只有一種投資——價值投資,所有公司也大體上可以歸類為兩種股票——成長股和價值股。
資本市場對成長股和價值股的評判標準是不一樣的,像蘋果這樣優(yōu)質的公司,每年幾百億美元的利潤,但在過去幾年長期被看成是價值股,平均市盈率也就15左右,因為蘋果的營收高度依賴手機,市場認為不確定性風險很高,增速也相對平穩(wěn),所以不愿給出溢價。
不過今年蘋果卻連創(chuàng)歷史新高,股價更是一度逼近1.2萬億美元大關,至于市盈率也逐漸上漲到22左右。蘋果的營收和利潤相比去年,實際上都是下滑的,但資本市場卻看到了可穿戴設備和服務業(yè)務的增長潛力,尤其是Airpods的熱賣,更加多元化的蘋果在iPhone營收和銷量增速均放緩的前提下,由于細分業(yè)務的高速增長,讓市場開始重新對蘋果定價。
與蘋果不同的是,小米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多元化企業(yè),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構成小米眾所周知的鐵人三項。就三季度財報來看,小米手機業(yè)務在寒冬中保持了不錯的增速,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IoT和生活消費品爆發(fā)式的增長,小米互聯網廣告服務也呈現出高增長,這些利潤率較高的業(yè)務都在證實這家公司仍然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從估值角度,只看手機市場,將小米定義成一家周期性的價值股并不為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進入一個平穩(wěn)發(fā)展期,即使是蘋果也面臨iPhone銷量增長乏力的困境,確實這個市場給投資者帶來的想象空間不那么大,但如果將視線放得更遠一點,你會發(fā)現小米和蘋果一樣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手機外的新興業(yè)務開始成為增長引擎。
伴隨著IOT生活消費產品和互聯網服務收入的占比越來越高,小米多元化的成色也越來越足,對于現在的小米,你不能再簡單將其看成是一家周期性的硬件公司,而應該是像蘋果一樣的多元化科技企業(yè),而僅按蘋果當前的市盈率來算,小米當前16左右的市盈率就毫無疑問被嚴重低估了。
偉大的公司是用戶來定義,公司的市值需要資本市場來定義。很多優(yōu)秀的公司早期都曾不被看好,但質疑會讓創(chuàng)業(yè)者更堅定。雷軍曾說,「小米模式的本質就是效率」,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提升效率,這也是小米為什么能成為二次崛起的主要原因。這家快速發(fā)展的公司,從手機品牌開始,如今已經擴展到智能家居設備和高利潤的互聯網服務領域。
相比一家硬件公司,小米更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制造一種新的消費方式,用雷軍的話來說叫「讓用戶閉著眼買東西」。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那就是用極致的整合供應鏈模式,重新定義了性價比。
小米不僅為生態(tài)鏈企業(yè)帶來渠道流量紅利和品牌背書,更為這些企業(yè)帶去了小米成熟的商業(yè)模式、管理哲學以及產品方法論。小米其所構建的生態(tài)鏈本身就是一種對實體經濟的賦能,小米進入一個行業(yè),就會攪動一個行業(yè),進而促使一個行業(yè)革命的產生,最終倒逼著中國制造業(yè)的轉型和蛻變。
5G的萬億機遇,小米迎來星辰大海
今年的美股市場,芯片半導體股領漲大盤,并帶動納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這些公司的業(yè)績相比去年其實都有所下滑,整體利潤平均同比下滑了30%,但資本市場仍然愿意付出極高的增長溢價,背后的邏輯很簡單:5G時代即將到來。
5G不同于以前的3G、4G,只是作為移動連接、移動計算,它會作為一個通用的平臺,把除了供消費者使用的移動互聯網連接起來,然后把很多垂直市場、各種應用都能連接起來,所以不管是B端還是C端產業(yè)對數據高性能的需求都會越來越多,而這一切都必須要有高性能計算的芯片。
根據 IDC 的數據,2020年全球5G手機滲透率在15%左右,未來5G手機加速滲透,市場將步入紅利期。2020年5G手機出貨量將突破2億臺,接下來兩三年會快馬加鞭地朝每年3億、4億出貨量進發(fā)。2019-2023 年5G 手機出貨量的CAGR可達29.77%。
不出意外,5G時代的到來,手機行業(yè)將迎來過去幾年中最大的一波換機潮。而這也是小米的機會所在。摩根士丹利對此認為,「5G手機的推出和全球化擴張將幫助小米手機業(yè)務反彈增長,手機銷量在四季度將有,接近20%的同比增長」。
回顧過去幾年小米的布局,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小米已經為5G時代的來臨做好了準備。今年5月,小米科技公司在歐洲發(fā)布了旗下首款5G智能手機——小米MIX35G。4個月后,小米帶來了中國境內首款5G手機小米9Pro 5G以及全球首款環(huán)繞屏未來概念手機小米MIX Alpha。前者主打性能、續(xù)航、充電全面提升,強調5G時代極致體驗。后者代表著小米對未來手機形態(tài)的全新探索。
小米已經提前蟄伏5G的到來,在11月召開的2019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雷軍進一步表示,「小米正在全力推動5G手機的研發(fā)。明年小米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將全部采用5G通信,預計至少10款5G手機將和消費者見面」。
與其他手機廠商不同,小米在5G時代還有另一個機會,消費級物聯網市場的爆發(fā)。在手機業(yè)務之外,構建全方位的物聯網生態(tài)一直是小米科技的主陣地。隨著5G時代通信質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消費級物聯網市場將迎來爆發(fā)。
5G更大的應用場景是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5G將推動智能家居產業(yè)的全面升級。在5G通信技術延時低、覆蓋廣、超密集組網等優(yōu)勢特點的賦能下,物聯網中的海量終端連接、實時控制等技術正在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據艾瑞咨詢資料,2022年全球消費級IoT硬件(智能家居、穿戴設備)銷售額將達到1.55萬億美元。小米作為國內IoT硬件領域的絕對龍頭,毫無疑問將成為最大受益者。5G更帶來了廣闊的物聯網市場,小米是當前市場最成熟的IOT布局者,這家公司已經為未來的增長做好了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AIoT布局并不僅限于消費端市場,在保持全球消費級IoT平臺領先地位的同時,小米開始逐步深化B端市場,正式推出產業(yè)互聯解決方案,覆蓋酒店、地產和企業(yè)IoT三個領域。物聯網對小米來說,將會是一個比智能手機更大的增長機會。
投資其實是看的預期,5G時代的小米理應被重新認識,小米在IoT市場的提前布局,將幫助其取得先發(fā)優(yōu)勢,這家公司的未來值得期待。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