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奪冠之夜,榮耀的堅守和變通
手機品類雙十一成績已然出爐,相比往年,今年的手機雙十一格外不易。其背后原因在于,第一因為全球手機市場的增長趨勢趨于保守,IDC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手機整體出貨量約1.8億臺,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4%。第二如今正面臨5G手機和4G手機世代更迭的關鍵時期,國內的華為、榮耀、小米、OV,以及海外的三星等廠商,都已經推出了5G產品或相關計劃,說今年是4G手機“最后的雙十一”也不為過。
11月12日榮耀發(fā)布了戰(zhàn)報,數據顯示榮耀獲得了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三個平臺雙十一單日銷量冠軍和十一月一日到十一月十一日的累積冠軍,綜合各個平臺和品類,榮耀總共在雙十一期間獲得了66項冠軍。其中榮耀20、榮耀9X奪得共計四項冠軍:包括榮耀20的天貓安卓銷量冠軍、京東手機品類2000~3000元價位段單品銷量&銷售額雙冠軍;榮耀9X的天貓手機品類1000~2000元價位段單品銷量冠軍。不難發(fā)現,榮耀不僅一如既往的獲得了總量上的勝利,在中高端市場上也占據了牢固地位,并在在同價段中獲得了銷售額的領先,可謂是含金量十足的“全能冠軍”。
在這樣充滿不確定的市場環(huán)境中,仍然能夠保持銷量和銷售額的增長,確實是一個需要琢磨的現象。在這里我們可以先給出答案——榮耀保持增長的原因,正是在精準洞察市場跟隨時代變化的同時,也堅守和保持了自己正向原則的不變。
銳意科技不變:榮耀升起、誰在落下?
我們之所以認為5G與4G交疊之際,市場中會產生巨大不確定性,是因為用戶對于手機的能力范圍有了更多想象——手機是否能夠運行更龐大的游戲、是否能夠觀看更高清的直播?;蛟S明年就會有一家全新的品牌,憑借著一款大型手游進入人們的視野。
但別忘了,對于手機這款工具,用戶一直有著更多期望。從手機鈴聲還在處于和弦時期,人們就渴望擁有更豐富的音色和更好的音質。從在手機上玩黑白貪吃蛇時,人們就在渴望更有趣的手機游戲。在2G時代,手機無法時刻獲取內容時,我們不還訂閱短信服務中的新聞和天氣播報嗎?
所以用戶期望一直都在,不確定性也一直都在。每一個時代,手機廠商都擁有利用新鮮科技突破打動用戶的機會。
這是手機產業(yè)中的第一個“不變”。
而不論智能手機火熱的初期,還是如今的5G過渡期,榮耀一直在通過自研技術去滿足用戶擴展手機能力的期望。
例如在2016年,榮耀就推出了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榮耀Magic,用Magic Live開拓了手機的主動服務能力。在今年雙十一熱銷的榮耀20系列中,也有知名的五項自研技術,不斷打破人們對于手機的既往認知。原來有了方舟編譯器,在同樣的硬件條件下也能提升應用運行速度。LinkTurbo更是通過網絡聚合讓手機可以疊加應用移動網絡和WiFi,加大的增強網速體驗。在強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之下,不論開發(fā)者還是消費者,都能獲得全新的體驗。
榮耀常常提及的“銳科技”既是銳意進取,永遠讓手機超過用戶的期望。
當然市場中也有相反的案例,蘋果因為基帶選擇的問題一直被用戶詬病,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創(chuàng)新也越來越少。今年推出的iPhone 11新品系列定價是近幾年的同比新低,這確實不太像大眾認知的那個蘋果。
國產品牌中的小米,和紅米劃分后意在提升自己中高端議價能力,Alpha看起來很給力,但散發(fā)出更多的只是“搶先”意味,用戶實際買到的有多少?剛剛造出來的“一億像素”,結果只和上半年就發(fā)布的產品打了個平手。這一切也體現在了數據上。從京東平臺單日和累計銷售榜中可以看出,榮耀、華為、蘋果位列前三占據著第一梯隊,而小米則排在第四處在第二梯隊,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沒有任何一款手機單品躋身前十。而在小米官方發(fā)布的雙十一戰(zhàn)績中,突出的大多是電視、手環(huán)、空氣凈化器等產品,對自家的核心手機品類卻有意躲避,這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
雙十一手機品類的熱銷和競爭,也折射出來用戶對產品已經不再單純看重價格,而是追求整體產品力,包括了外觀設計、性能體驗、創(chuàng)新科技等。在這片戰(zhàn)場上,有誰一旦稍有懈怠,很快就會反映在市場表現上。
潮酷品牌不變:浪潮之中的燈塔
銷量是技術的反映,但銷量不僅僅反映了技術。購買這一簡單行為的背后動機,除了廠商的技術累積以外,同樣也少不了品牌的構建。尤其在當下手機廠商一邊四處開掘技術窗口,又著力于建設自身IoT生態(tài)的關鍵時刻。品牌印象正在代替日新月異的技術術語,成為消費者信任的對象。
像以往我們知道500萬像素的手機照相表現一定比300萬更好,知道不同廠商CPU能力的差異。但如今隨著技術更新的越來越頻繁,我們的觀念也變成了XX廠商的拍照能力更強,XX廠商的手機在玩游戲時不容易發(fā)熱。如同迷蒙海霧中矗立的燈塔,當用戶自己被技術浪潮迷了雙眼時,燈塔便意味著方向。
這是手機產業(yè)中的第二個“不變”。
在這一點上,我們更愿意將這個雙十一看做榮耀的“品牌收獲期”。在互聯網手機時期成長起來的一眾品牌中,榮耀一直有著更強的品牌建設意識。像是通過花粉俱樂部這一平臺與用戶群體頻繁交流,或是關注極限運動、音樂節(jié)、馬拉松等等時尚的活動。讓榮耀一直很受年輕人歡迎。但近兩年榮耀在品牌建設上做出了更積極的動作。
在開啟二級火箭戰(zhàn)略后,榮耀為了布局極具擴張力的渠道建立了全新的線下門店榮耀Life和榮耀自營店。這些店面選址在城市的時尚中心,陳設裝潢也注重設計感,還加設了咖啡廳功能。
與其說是店面,不如說榮耀的新線下渠道更向巴黎的狡兔酒吧靠攏,將自己打造成了年輕潮人的聚集地。同樣榮耀還在今年成立社群交流平臺榮耀青年派,關注Z世代年輕人的思想風潮,建立平臺幫助他們彼此交流?;蛟S未來榮耀Life中走出能夠比肩塞尚、梵高的藝術家。尤其近兩年來榮耀還陸續(xù)和Aape、MOSCHINO、Shes等潮牌、設計品牌合作,除了推出合作款手機、智能手表,還跨界推出包鞋等產品。
不難發(fā)現相比以往以贊助等方式參與年輕人的潮酷興趣,現在的榮耀也在從線下渠道和產品的打造上讓自己時尚起來。一向善于與年輕人對話的榮耀,正在從一個追逐年輕人潮酷風尚的手機廠商,成長為潮酷品牌本身。
榮耀對于品牌年輕化不變的追求,不僅僅意味著在雙十一這種多家手機廠商同臺競爭的關鍵時刻被毫不猶豫的選擇,也意味著未來榮耀的其他產品同樣能夠收獲年輕群體的忠誠。像今年剛剛登錄市場的榮耀智慧屏就成為了11.1-11.11期間京東55英寸電視3000-4000元檔位單品累計銷量和銷售額雙冠軍。
產業(yè)劇變不變:成為趨勢本身
最后我們想討論的,是過渡期這個概念本身。其實像5G這樣的技術更迭,手機產業(yè)中一直在發(fā)生。人人都在討論智能手機從iPhone 4時代就已經觸及了天花板,可回憶三年前,我們會發(fā)現那時的手機沒有AI拍照、沒有全面屏、也沒有人臉識別能力。
變化一直在發(fā)生,是手機產業(yè)中第三個“不變”。
這就使產業(yè)中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能夠在所謂過渡期或瓶頸期保持增長不變的品牌,是一直追逐變化的品牌。
就像前文提到的榮耀Magic,在人們開始認為智能手機創(chuàng)新乏力的2016年,榮耀證明了AI可以給手機帶帶來更多的想象力,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當全面屏風潮涌起,人們卻因為劉海而感到苦惱時,榮耀V20通過屏下攝像頭實現了魅眼全視屏。榮耀6 Plus更是在2014年就可以利用雙攝來實現更強大的拍攝能力。今年熱銷的榮耀9X,更是通過麒麟810芯片的應用引起7nm芯片進入千元機的趨勢。最近面世的榮耀20i,則通過定制開模和內部面板的緊湊設計實現了7.7mm的輕薄機身和4000mAh的大容量電池并存。
回首過去幾年我們可以發(fā)現,外觀設計、攝影、AI等等手機發(fā)展風潮幾乎都由榮耀引領,而榮耀也因此推出了很多爆品,在618、雙十一等等節(jié)點中有著很好的表現。在5G過渡期,榮耀也早已計劃推出榮耀V30 雙模5G版,繼續(xù)踏浪潮頭。
其實不難發(fā)現,榮耀的“不變”也很簡單,無非是符合正常的商業(yè)邏輯。投入技術、了解用戶,然后引領變化。但是在外部的經濟周期和內部的產業(yè)周期變化中,能夠一直堅持這種邏輯,才真正難能可貴。手機這一款僅僅有幾十年應用歷史的產品,已經經歷過了很多次新王換舊王,從摩托羅拉到諾基亞,他們的成功故事或許有很多精彩情節(jié),但失敗的過程都一樣乏善可陳,無非是行駛到了商業(yè)邏輯之外,然后迅速在變化中被拋棄。
不變的榮耀其實早已透露出了秘訣,成為趨勢本身,是應對變化的最好方式。雙十一只是今年榮耀所歷經的無數關鍵節(jié)點之一,回顧2019這一年,榮耀完成了從互聯網品牌到全渠道品牌的轉型。從品牌、技術、生態(tài)和渠道上都開啟了加速運動,去刷新整個產業(yè)的觀念。二級火箭戰(zhàn)略的開啟,榮耀20系列、榮耀9X列等拳頭產品的推出、對于自研芯片和自研技術的挖掘應用,都有條不紊的逐一落地。
雙十一的成績,無疑是將自身的品牌、創(chuàng)新、產品和渠道能力量化成銷量表現,在最后一個4G年,再度鞏固了自身的行業(yè)占位。很快榮耀V30 雙模5G版本就將面世,相信在明年的第一個5G年,榮耀也能夠憑借著華為、榮耀體系的深厚技術累積,開一個好頭。在手機產業(yè)即將產生劇變的前夕,榮耀已經全副武裝,站在更便于起跑的地方,準備狂奔沖頂。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