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作弊器的下場:8萬滴滴網約車司機下崗!

原標題:使用作弊器的下場:8萬滴滴網約車司機下崗!

網約車的興起,方便了市民出行。但為了收入,網約車司機不斷采用各種作弊手段,嚴重影響了網約車行業(yè)健康發(fā)展。9月26日,滴滴上線第五期有問必答,重點聚焦司機和乘客關心的作弊問題。

滴滴方面表示,2019年以來,滴滴已配合全國警方辦理黑產案件20宗,抓捕279名犯罪嫌疑人;聯(lián)合第三方平臺處理了549件作弊器與其他違規(guī)服務商品,封禁了707個黑產傳播賬號;對使用作弊器的8萬多人次司機不同程度地停止服務。

滴滴業(yè)務安全負責人、反作弊專家北海詳細解釋了平臺的反作弊打擊體系,他指出,平臺上出現的作弊問題大部分都是由黑產(黑色產業(yè)鏈)造成的。黑產在各行各業(yè)都普遍存在,通常有組織、有計劃、有專業(yè)分工,為了牟取私利,故意非法獲取、販賣個人信息,制作、經營、傳播各類惡意軟件。不僅嚴重侵犯個人隱私、財產安全,還危害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網約車行業(yè)也深受其害。

由于黑產隱蔽性強,售賣者主要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層層偽裝,源頭追溯和打擊并不容易。滴滴將持續(xù)提升技術實力,積極攜手行業(yè)合作伙伴,配合警方全力打擊,共建更安全的出行環(huán)境。

為了大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滴滴提醒大家注意保管個人身份及賬號、密碼、驗證碼等相關信息;不點擊不明鏈接;乘車前仔細確認駕駛員與注冊信息是否一致。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9-27
使用作弊器的下場:8萬滴滴網約車司機下崗!
網約車的興起,方便了市民出行。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