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尼機電斷臂求生 34億買入4億賤賣子公司
作者:七聲
編輯:遠風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投資講究低買高賣,而康尼機電(603111.SH)巨虧30億元也要賤賣資產。
8月5日下午,康尼機電在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向南京紫金觀萃民營企業(yè)紓困發(fā)展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出售全資子公司廣東龍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昕科技)100%股權的議案,轉讓價格為4億元,收購及出售龍昕科技 100%股權的實際損失為 29.70億元。
2017年,康尼機電花費近34億元收購龍昕科技,如今4億元價格賤賣,而且股東大會竟然同意了。這讓人不禁想問,巨虧近30億元也要甩賣的“燙手山芋”龍昕科技究竟怎么了?
34億買入龍昕科技,不料竟遇“神坑”隊友
婚前偽裝得太好,婚后判若兩人,這句話用來形容龍昕科技一點也不為過。
2017年12月4日,康尼機電通過發(fā)行股份募資及現(xiàn)金支付收購了龍昕科技100%的股份。該筆收購對價共計34億元,其中現(xiàn)金支付對價10.63億元,發(fā)行股份對價23.37億元。
康尼機電為了完成自己“軌道交通+消費電子”雙主業(yè)經營格局,寄希望于收購龍昕科技帶來的廣闊發(fā)展前景。
根據(jù)康尼機電2017年年報,龍昕科技當年為康尼機電貢獻了1.38億元營業(yè)收入和0.38億元的凈利潤,這個業(yè)績讓康尼機電更加堅定自己收購決定的正確性。
然而,再好的業(yè)績遇上“詐騙犯”也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
半年后的2018年6月康尼機電發(fā)布公告稱,龍昕科技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廖昌茂涉嫌利用職務之便借用龍昕科技之名違規(guī)擔保。廖昌茂的行為直接導致龍昕科技的3.12億元資金被限制使用,并且龍昕科技由此需要承擔違規(guī)擔保帶來的巨大風險。
各種違規(guī)擔保事件,直接讓龍昕科技共有14個賬戶遭遇凍結,累計申請凍結金額達8.26億元。截至2018年8月,龍昕科技超過3億元資金使用受限,其中2億元已遭債權人扣劃。
大量的違規(guī)借款和擔保訴訟以及供應商訴訟接連發(fā)生,龍昕科技生產經營受到了嚴重影響,幾乎所有的銀行賬戶被凍結,資金鏈斷裂,龍昕科技部分供應商停止供貨,客戶訂單大幅萎縮。2018年末,龍昕科技營業(yè)收入為5.76億元,凈虧損達11.50億元,凈資產為負數(shù),已經是資不抵債。
4億甩“雷”,上交所火速問詢
2019年6月20日,康尼機電收到了上交所下發(fā)的《關于對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出售龍昕科技100%股權事項》的問詢函(下稱“問詢函”)。
上交所要求康尼機電披露龍昕科技收購以及出售產生的實際損失和將會采取的具體內外部追責追償措施。康尼機電收到問詢函后,對上交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了一一回復。
另外,康尼機電對外表示,未來公司將會積極采取措施追究龍昕科技的業(yè)績補償責任,但是由于主要業(yè)績承諾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已經被質押、凍結或執(zhí)行,公司能否獲得業(yè)績補償和龍昕科技原股東的賠償都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受到龍昕科技的影響,2018年全年康尼機電實現(xiàn)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下降1221.66%,扣非凈利潤下降1121.35%。2019年第一季度,康尼機電營業(yè)總收入為8.30億元,僅同比增長了4.10%,這是自2014年公司上市以來第3次同比增長率跌破兩位數(shù)。同時,康尼機電的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仍為雙連降,分別同比下降38.43%、39.15%。
對于康尼機電來說,加強公司管理、增強公司治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