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商專供還是電商???背后的這些貓膩你知道多少?
在剛過去的618電商促銷中,不少人都反映買的商品很便宜但是收到貨品后確發(fā)現與實體店購買的有區(qū)別。有不少媒體就此問題也對此進行了采訪報道,發(fā)現這些商品其實所謂的電商專供。據業(yè)內士稱“電商專供”商品,的確與線下實體店購買的不一樣。比如部分電磁爐等小家電產品,從外觀、功能表示等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在拆開之后就會“暴露”,“電商專供”商品內部的電器元件在品質上有一定縮水,甚至一些元件還有缺失。此外,有的“電商專供”服裝看起來和線下同類商品款式相同,但很容易在后期穿著期間起褶皺,或者洗滌時容易出問題。當然,還有很多搞特價的紙,在使用體驗上來說相對沒有那么舒適。
但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電商專供”商品絕非假冒商品,而是商家出于多方面考慮后做出的妥協之物。商家推出“電商專供”商品的初衷,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了應對激烈的競爭而在線上針對商品給出較低的價格,以吸引消費者購買。而較低的價格要想實現一定的利潤,必然會壓縮成本,由此“電商專供”商品往往會缺失部分功能,或在質量層面有所缺位。
另一方面商家推出“電商專供”商品,也是為了不對線下渠道造成巨大沖擊。如果線上商品價格又低、又與線下商品完全一致,那么對線下渠道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這種線上線下的差別定制和差異定價,避免了不同銷售渠道間的肉搏戰(zhàn),也滿足了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原本“電商專供”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的商家卻故意沒有標記出來,對消費者的消費決策產生了誤導。這樣的舉措,無疑是錯誤的。甚至還有的商家標明與線下商品完全相同,卻將“電商專供”商品混入其中一起銷售。而對商品不甚了解的消費者,很容易就會被“套路”。
我們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看商家是否標明為“電商專供”商品。如果有明確標明,那么就要向客服詢問究竟與線下商品有哪些差異,是否缺失了核心功能或有質量差異。如果商家未標明但自己在使用過程中又感覺不對,可積極主動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向平臺進行投訴。(科技新發(fā)現 康斯坦丁/文)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