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不論是美股還是港股,整體表現都十分亮眼。美股道瓊工業(yè)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都在20%左右或更高,創(chuàng)造了2013年以來的漲幅新高。港股牛市特征更加突出,領跑全球,以本幣計價的恒生指數上漲了35.99%,以美元計價上漲了34.98%。
新經濟驅動港股2017年牛市
不論是美股還是港股的牛市,都與全球經濟復蘇、GDP增長對企業(yè)盈利能力的貢獻、特朗普新政利好有關。港股表現更加突出,則與中資“北水南下”和外資“西水東進”有關系。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新經濟類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的突出貢獻。
一個最突出的表現是,在港股整體市值和日均成交量占比超過10%的“大象”騰訊,在2017年再次迎來倍增,上漲114%,成為亞洲首個市值破50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也是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yè),在全球市值TOP10的上市公司中,名列第六,僅次于蘋果、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軟、Amazon和Facebook。如果可以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騰訊很快將超過Facebook和Amazon,挺進全球TOP3公司。
事實上,港股除了新經濟“大象”騰訊領舞外,還有眾多新經濟“老虎”表現也十分搶眼,特別是近年上市的“新老虎”,如美圖、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等就表現十分搶眼。美圖自2016年底IPO以來,股價幾經漲跌仍迎來大幅增長,以今日(1月11日)收盤價計算,較發(fā)行價上漲近48%;閱文集團上市當天股價暴漲86.36%,更是創(chuàng)下了少見的奇跡,這些明星新經濟公司的IPO,一定程度帶動了港股科技板塊的增長。
數據會說話。興業(yè)證券張憶東匯總的數據顯示,2017年港股,資訊科技業(yè)、消費品制造業(yè)(汽車領漲)、地產建筑業(yè)表現最好,分別上漲了92.3%、51.3%、48.8%。電訊業(yè)、能源業(yè)表現最差,年收益為-1%、11.4%。由此可見,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港股名副其實的龍頭板塊。
這樣的趨勢不只是在港股存在,美股同樣是科技板塊領漲,美股科技板塊漲幅接近25%,成為表現最好的行業(yè),美股市值前5位全部被科技企業(yè)占據,這幾家公司在2017年都創(chuàng)下了新高,同時美股也重開了大門,迎來了科技股的密集上市。
股市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從港股和美股2017年的表現來看,經濟特別是信息科技,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除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強生制藥和美孚石油外,已全部被科技公司占據,包括兩家中國巨頭。
區(qū)塊鏈概念接棒AI成最熱新經濟
目前領跑港股和美股的科技公司,大都與互聯網信息科技息息相關。不過,任何產業(yè)都有天花板或者說周期,后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物聯網、新零售等等新科技驅動的新經濟,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一個例子是在港股表現突出的美圖。此前許多人認為美圖是一家典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唯一上市巨頭(市值百億美元級)。不過,在香港上市后,美圖一直對資本市場強調自己是一家AI公司,而不是互聯網公司。因其核心能力是通過AI來讓用戶更美,不論是美圖秀秀、美拍還是美圖手機,均是AI圖像技術。AI概念也受到眾多科技公司的熱捧,百度宣稱要All In AI、谷歌要AI First、騰訊要讓AI In All、阿里投資1000億元成立達摩院,各家公司的業(yè)績和市值都受到AI的積極影響,AI成了互聯網后的新概念。
到了2017年底,2018年初,一個更受歡迎的新經濟概念則是區(qū)塊鏈。
比特幣2017暴增10倍,9年上漲1500倍,但其后的區(qū)塊鏈技術跟互聯網一樣,對于各行各業(yè)都有應用價值。前幾天知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區(qū)塊鏈,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截圖被流出,其宣稱區(qū)塊鏈技術對傳統(tǒng)的顛覆比互聯網來得更為迅猛,同時提醒要毫不遲疑的擁抱區(qū)塊鏈,不要臨淵羨魚。可見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在關注區(qū)塊鏈。
已有不少科技公司積極入局區(qū)塊鏈并在資本市場迎來良好反饋,較為知名的就有迅雷、人人、快播、暴風、天涯、360、京東、美圖、網易。人人網宣布啟動RRcoin項目進軍區(qū)塊鏈,2018年兩個交易日股價暴漲近80%。當然,其中不乏渾水摸魚者,有的冒監(jiān)管風險做虛擬幣,有的只是在公司名稱上加入區(qū)塊鏈三個字迷惑投資者。然而做區(qū)塊鏈的關鍵不只是要有技術,還要有成熟落地的商業(yè)場景,將區(qū)塊鏈技術應用到市場。
1月5日美圖股價大漲11%,核心原因或許在于媒體紛紛報道其將涉足區(qū)塊鏈。從美圖董事長蔡文勝在朋友圈經常轉發(fā)區(qū)塊鏈文章來看,美圖對區(qū)塊鏈一直在關注。理論上來說,美圖主營業(yè)務與區(qū)塊鏈有許多結合空間,最有可能的就是應用于美圖戰(zhàn)略新業(yè)務的美妝電商的打假溯源。正品保障是美妝電商的核心痛點,而區(qū)塊鏈溯源已是目前最主流的區(qū)塊鏈應用,目前阿里、京東等等都在嘗試;此外,美圖社交業(yè)務也可應用區(qū)塊鏈技術。Facebook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日前就表示,考慮使用區(qū)塊鏈等技術來防止Facebook變得過度中心化。
目前,港股還沒有區(qū)塊鏈的龍頭股,如果美圖進軍區(qū)塊鏈,也意味著其有望成為港股區(qū)塊鏈第一股。
區(qū)塊鏈還有一個價值在于與金融的結合空間,比特幣本質是金融,區(qū)塊鏈目前最多的應用場景就是金融,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金融科技巨頭都將區(qū)塊鏈放在與AI同等重要的位置。而金融在港股和美股也是寵兒,2017年在美股IPO最多的中國公司就是金融科技,2017年港股通資金也偏好銀行、保險、科技和地產,金融業(yè)務成為優(yōu)質投資對象。因此,毫無疑問,2018年,區(qū)塊鏈會是美股、港股最受歡迎的股票概念,區(qū)塊鏈也是AI后最值得期待的新技術。
互聯網后的新技術不只是區(qū)塊鏈。興業(yè)證券分析師張憶東表示2018年“堅定看好科技創(chuàng)新的大趨勢,看好信息技術、醫(yī)藥、先進制造業(yè)領域的核心資產?!贬t(yī)藥、先進制造等等都屬于新經濟范疇,我認為智能制造、新零售、新金融等等由新科技驅動的業(yè)務都屬于新經濟。
2018年港股新經濟牛市有望延續(xù)
一個重要影響是香港政策的變化。
12月15日,港交所公布了拓寬上市制度的擬定發(fā)展方向、并將相應修訂創(chuàng)業(yè)板和主板的上市規(guī)則,以允許具有不同股權結構的新興產業(yè)公司以及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此,2018年會更有更多公司特別是新興產業(yè)公司上市,所謂新興產業(yè),正是新經濟公司。
1月8日晚的香港浙商聯合會成立儀式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進行對話,林鄭月娥向阿里巴巴發(fā)出回港上市的邀約。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政府致力于“創(chuàng)新”的立場,希望借由港交所啟動的“同股不同權”機制,來迎接新經濟企業(yè),并表達了香港渴望“擁抱”阿里巴巴的心愿。
此前阿里巴巴到美國上市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合伙人制度不被香港證券市場接受。馬云對此表示:香港通過了關于“同股不同權”的規(guī)定,這是巨大的變化,也是對阿里巴巴的肯定?!拔覀円欢〞J真考慮香港這個市場,而且希望參與香港金融市場打造,把她真正打造成為世界繼紐約后第二大金融中心?!?/p>
或許讓阿里巴巴短期內轉到香港市場是不太現實的預期,但馬云也表示, “由于現在’同股不同權’的政策出來,我相信很多的內地的高科技公司會往這兒集聚?!?/p>
目前已有多家新經濟公司可能赴港上市。在新經濟龍頭方面,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公司是小米,已有多家媒體報道小米將于2018年于港交所上市,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小米對此不置可否,不過從當前業(yè)務態(tài)勢和資本環(huán)境來看,雷軍很可能會打破此前關于小米5年不上市的承諾,讓小米提前IPO,而小米是一家集合了智能硬件、互聯網和新零售三位一體的新經濟巨頭。
此前,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整合酷狗、酷我后早已實現盈利,已有多家媒體報道其將于2018年在香港上市。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則報道,消息人士透露騰訊支持斗魚今年上市,計劃籌集3到億美金,且其更加偏向于香港。還有消息稱,騰訊系互聯網醫(yī)療獨角獸微醫(yī)已經計劃赴港IPO。
可以預見,在香港“同股不同權”機制,以及整體資本市場青睞新經濟后,更多新經濟公司特別是中國公司會到香港上市,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活力,而此前已上市的科技公司,也有望憑借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物聯網、新零售等等新技術,迎來新的增長。2018年,港股新經濟牛市有望延續(xù)。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