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fā)文力推IC卡 Visa萬事達中國業(yè)務懸疑

經濟觀察報從銀行人士處獲悉,3月12日,銀行及中國銀聯收到《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金融IC卡推廣工作的通知》(銀發(fā)辦【2014】57號文)。

該文件明文要求各銀行主體切實提高采用PBOC3.0標準的金融IC卡使用率。該文件意味著,唯一可以使用PBOC3.0標準的銀聯單標識卡(Bin號為62開頭)即將進一步推廣,而Bin號分別為4和5打頭的visa、Master卡則因所采取的技術標準為國際標準EMV,其在華的業(yè)務或將面臨生死關頭。

央行辦公廳人士對經濟觀察報明確表示,PBOC的系列標準雖然是在EMV框架下參考行程,但目前兩套標準確實不兼容,考慮到國家金融安全等問題,涉及標準之爭的發(fā)卡問題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處理辦法,仍在研究中。

政策要求IC卡大規(guī)模推廣

上述文件內容顯示,提高金融IC卡芯片使用率是今年的工作重點,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應組織宣傳培訓并采取推動風險轉移政策實施等手段,降低金融IC卡降級使用率,各商業(yè)銀行應穩(wěn)步有序開展復合卡磁條交易關閉工作,主動引導客戶進行存量磁條卡更換,探索發(fā)行單芯片金融IC卡。

該文件同時明文確認2014年,要提升金融IC卡在新增發(fā)卡中的比重,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銀發(fā)[2011]64號)確定目標要求,各國有商業(yè)銀行金融IC卡發(fā)行應發(fā)卡應以新增銀行卡占比90%目標推進,各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按照60%目標推進,各金融IC卡應用城市按照50%目標推進。已具備銀行卡發(fā)卡資質但尚未發(fā)行金融IC卡的商業(yè)銀行要盡快啟動發(fā)卡。各商業(yè)銀行要盡快完成發(fā)卡收單受理環(huán)節(jié)的PBOC3.0標準改造。PBOC3.0標準卡應成為發(fā)卡主流。

據銀行人士透露,今年2月份曾有類似征求意見稿下發(fā),因為此前此類文件較多,該文件并未引起市場過多重視,但并未料到正式文件稿這么快就制定下發(fā)。“雖然2015年IC卡全面取代磁條卡的時間表此前早已確定,但是一直沒有強推過,磁條卡也在繼續(xù)作,但現在看來,應該是要強推IC卡的節(jié)奏了。”該銀行人士評價。

由此可見,政策驅動下IC卡的發(fā)展進程在今年必將繼續(xù)提速。

而事實上,在2015年IC卡全面取代磁條卡的時間表下,2012年以來金融IC卡發(fā)行已經空前提速。來自中國銀聯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發(fā)卡量的1.3億張到2013年底,IC卡發(fā)卡量已達5.2億張,同比增長300%,人民銀行要求用卡環(huán)境提供配套支持,95%的ATM機具接受IC卡受理,受理環(huán)境基本成熟。

據了解,目前國內信用卡領域的市場份額依然以銀聯單標識卡為主,截止去年年底,不計休眠卡總量,銀聯單標識卡總量在8000萬左右,Visa標識卡在3500萬上下,萬事達則在2500萬左右。

目前Visa全球發(fā)卡25億張,Master有19億,在中國業(yè)務只是其中很小一塊,但是增長潛力巨大。此外,隨著清算市場未來開放,兩家卡組織也非常看重這一塊市場。

Visa萬事達“生死劫”

自萬事達和招行合作發(fā)行第一張雙標卡以來,雙標卡在中國的發(fā)展歷史已經超過十年,隨著金融IC卡的普及,雙標卡是否會淡出歷史舞臺,目前仍未有定論。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針對有效期期滿的雙標卡,銀行所采取的處置方案是,將其置換成PBOC標準的銀聯標識芯片卡。“如果客戶主動提出需求,就換成兩張,一張銀聯標識的芯片卡,一張EMV標準的外卡。”一位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客戶不提我們就換一張,因為如果一味地推行將一張雙標卡換成兩張卡,客戶體驗肯定是有問題的。”

另有銀行人士透露,工行目前正在嘗試試驗創(chuàng)新一個雙芯片卡項目,即一張信用卡嵌入兩個芯片,兩個卡端各嵌入一個芯片,分別寫入EMV的標準和PBOC3.0的標準,但是該卡種在國際組織和銀聯兩方都無法獲批。

“在海外受理環(huán)境來看,Visa萬事達的受理服務還是要成熟很多,至少目前看來商業(yè)銀行還是不愿意輕易放棄和他們的合作,還是會想一些辦法。”民生銀行信用卡部門人士表示,目前尚未面臨大規(guī)模換卡的過程,并認為最終的操作方案還是要看卡組織之間的談判結果。

一位農行信用卡人士持相類意見:“目前主流的方式依然是換成兩張卡,一張卡換成兩張,一張62打頭,一張以4或者5打頭?,F在因為還沒有涉及大規(guī)模的換卡,我們都是這么處理。但是標準的解決方案還是要等待央行或者卡組織進一步明確意見。”“現在還很難去測算將會面臨的客戶流失有多大,客戶流失基本上已成定數,原先外卡組織和銀聯共享的客戶現在就通過這種方式都被置換成了銀聯自己的客戶,現在我們能采取的策略就是盡量延長卡的有效期,去年我們對客戶新申請的信用卡都設置了五年的有效期--當然這也要看銀行是否愿意,但總之我們對未來清算市場的開放還是有期待的。”一位接近萬事達人士表示。

來自卡組織的技術人員向經濟觀察報確認,所謂兩套標準不兼容在技術上實現突破并不難,“甚至直接在PBOC3.0的芯片上寫入EMV標準都不是問題。”

事實上,近十年以來由于銀聯及各銀行等市場參與方傾注大量資源,信用卡市場逐漸形成并日趨成熟,萬事達和Visa的發(fā)展亦處于提速增長中。然而央行一文倘若貫徹落實,萬事達和Visa的前期努力或將統(tǒng)統(tǒng)白費。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國際卡組織,現在雙方所共同期待的就是人民銀行對此將要給出的具體解決方案,“但什么時候給到方案,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時間表。”接近Visa人士稱。

自1986年在中國大陸發(fā)行第一張國際信用卡至今,萬事達浸淫中國市場已經28個年頭。目前在華會員機構40家,Bin號350個,但發(fā)卡量距離破億尚有較長距離。而曾作為銀聯先期學習對象的Visa,此后也因開放問題一度和銀聯對簿公堂,WTO關于銀行轉接清算系統(tǒng)開放問題的仲裁結果甚至一度惹引爭議。除了和國內銀行就境外收單業(yè)務展開的合作以外,兩者在國內的發(fā)展始終難以破冰。“人民幣業(yè)務不能放開,什么都是空談。”上述人士稱。

而涉水人民幣業(yè)務難以攻堅的同時,其他試探性的努力也均告落空。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9月,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與中國銀聯就有關業(yè)務合作簽署備忘錄。中國銀聯與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將組建工作組,探討合作機會并制定合作計劃。“但事實上,雙方的合作并沒有實質性地開展過。當時提及的合作一方面是互聯網技術端的合作,另一方面是受理市場上的資源共享與合作,但由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原因,雙方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去和對方實現市場資源的共享。銀聯在海外的市場基本也都靠自己傾注資源去開拓。”一位接近銀聯人士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銀聯境外商戶數已經超過1200萬戶,累計境外發(fā)卡2600萬張,ATM實現109萬臺。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03-30
央行發(fā)文力推IC卡 Visa萬事達中國業(yè)務懸疑
經濟觀察報從銀行人士處獲悉,3月12日,銀行及中國銀聯收到《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金融IC卡推廣工作的通知》(銀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