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機構披露398家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宋戈 每日經濟新聞實習記者 潘婷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陳旭

近期,包括廈門國際銀行、廣發(fā)銀行、新網銀行、上海華瑞銀行等多家機構在中國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以下簡稱“互金協(xié)會”)登記披露平臺披露了其對接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除資金存管信息外,互金協(xié)會還披露了機構信息、項目信息等,目前項目信息仍為空缺。

截至記者發(fā)稿,共計20家機構披露398家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微金所、小贏網金、陸金服等82家網貸機構未上線全量業(yè)務。

業(yè)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線全量業(yè)務是指所有P2P業(yè)務都已接入資金存管,未上線則意味著平臺只有一部分P2P業(yè)務接入資金存管,新舊兩個版本同時運行。

據(j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tǒng)計,截至2018年11月3日,在互金協(xié)會共計20家機構披露了398家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其中包括廈門國際銀行披露14家、廈門銀行披露30家、廈門農村商業(yè)銀行披露7家、宜賓市商業(yè)銀行披露68家、四川新網銀行披露97家、西安銀行披露13家、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披露2家、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披露5家、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披露5家、中信百信銀行披露7家、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銀行披露1家、上海華瑞銀行披露11家、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披露1家、浙江泰隆商業(yè)銀行披露1家、??谵r村商業(yè)銀行披露1家、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披露16家、廣發(fā)銀行披露6家;天津包括渤海銀行披露24家、包商銀行披露3家、上饒銀行披露86家。

其中,20家機構披露的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包括委托人(網貸機構)全稱、平臺名稱、存管協(xié)議簽訂時間、全量業(yè)務上線時間、社會信用代碼、存管系統(tǒng)名稱及版本號等。

同時,互金協(xié)會官網顯示,截至11月3日,共計118家網貸平臺披露了運營信息,具體來看北京45家,廣東22家,山東4家,上海19家,浙江13家,安徽3家,陜西3家,江蘇6家,江西1家,天津1家,四川1家。

其中,118家網貸平臺披露的運營信息并不完全相同,每家平臺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全稱、公司地址、從業(yè)機構信息(包括組織與治理信息、財務與審核信息、網站或平臺信息、重大事項、備案信息等)、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信息、合作第三方、組織架構情況、公司從業(yè)人員信息、實際控制人、公司股東信息、董監(jiān)高信息、平臺運營信息、支付結算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互金協(xié)會官網信息顯示,截至11月3日仍有包括小贏網金、陸金服、前金服、微金所、米粒金服、翼匯財、共富網、益田金融、前金所、富門理財?shù)?2家網貸機構未上線全量業(yè)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上線全量業(yè)務的網貸平臺,其上線時間在2015年至2018年均有分布。

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上線全量業(yè)務是指所有P2P業(yè)務都已接入資金存管,未上線則意味著平臺只有一部分P2P業(yè)務接入資金存管,新舊兩個版本同時運行。一般情況下,如果存量業(yè)務全部清理,原有支付通道的錢全部結清,就會轉到新的版本,新舊版本之間并沒有嚴格的劃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1-05
20家機構披露398家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
20家機構披露398家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