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程書書
編輯 | 李信馬
財報季里最“著調”的財報來了。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4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fā)布了2023年Q3財報。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核心財務指標持續(xù)穩(wěn)健超市場預期,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20.8%達1.03億新高,訂閱收入同比增長高達42.0%,驅動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2.7%達45.5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已近7成,而調整后凈利潤等關鍵業(yè)績指標也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
財務表現不錯,但只是反映當下,而財報中提及的“AI賦能技術”和“大語言模型(LLMs)賦能”,可能代表著在線音樂未來更大的可能性。
人類對音樂的欣賞是與生俱來的,但專業(yè)的藝術創(chuàng)作始終是有門檻的,甚至可以說音樂的發(fā)展就是不斷拔高其創(chuàng)作和演奏門檻的歷史。但人工智能,卻像普羅米修斯,將體驗創(chuàng)作和享受音樂的權利,送給了更多人。
一、從演唱到創(chuàng)作,技術助力行業(yè)多維度價值探索
10月26日,華語樂壇首位官方授權的聲音、視覺及衍生品均由AI生成的“全AI”歌手——AI力宏正式發(fā)行的首支單曲《Letting Go》發(fā)布。令人意外的是,整首歌全是科技,沒一句“真人演唱”,卻逼真到真假難辨。
在AI力宏的音色上,科技感和真實度也有了完美的結合,高還原的嗓音宛如歌手本人的傾情演唱。QQ音樂平臺上評價大多也都是對于其音色模仿給予認可。
真假難辨的歌聲,是怎樣“唱”出來的呢?那就要好好看一下騰訊音樂的“科技底色”。
AIGC今年的火爆,離不開ChatGPT的異軍突起,但騰訊音樂并非“蹭熱點”,而是長期以來對AIGC等前沿技術領域持續(xù)布局和投入。早在2021年,騰訊音樂就成立了首個音視頻技術研發(fā)中心——天琴實驗室,并陸續(xù)在歌聲ASR、MIR音頻理解、MIRlab中臺系統建設等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上文提到的《Letting Go》歌曲及視覺形象,就是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的天琴實驗室、制作家工作室、MUX設計團隊聯合制作。歌曲高還原的音色,正是得益于天琴實驗室的AI合成技術——“琴韻引擎”。
據悉,琴韻引擎不僅能通過“歌聲合成”和“歌聲轉換”兩項技術,讓機器快速學習歌手的音色及演唱特點,還可以通過調整演唱技巧相關參數,如氣聲、顫音及真假聲等,進一步提升歌聲自然度和音色相似度。
而在視覺呈現方面,天琴實驗室和MUX設計團隊則憑借“MUSE AI視覺生成引擎”,通過數據學習,模擬真實人臉特征和表情而生成,讓AI力宏形象自然的同時更加親切。
技術的發(fā)展,本質上是為音樂內容服務的。目前,琴韻引擎已用于TME旗下虛擬人的音樂創(chuàng)作項目,如騰訊音樂天琴實驗室打造的首位AI音樂伴侶小琴的《勇氣大爆發(fā)》以及TME首位超寫實虛擬偶像鹿曉希LUCY的《疊加態(tài)少女》,還用于全民K歌AI導唱、QQ音樂動聽賀卡、騰訊音樂啟明星AI創(chuàng)作等各項音樂業(yè)務場景。
以前聽歌是固定在一卷磁帶、一盤光碟、MP3、網站和APP里有限的歌曲,而未來,用戶聽的歌曲有了無限的可能,也許是鄧麗君唱《青花瓷》,而周杰倫唱《甜蜜蜜》,虛擬人像一邊在跳舞,還在邀請用戶一起想唱就唱。音樂不止是記錄和播放聲音,而是突破現實壁壘的新次元。
二、AIGC音娛未來:被重塑的音樂×人
技術進步,預示著一個全新的音樂時代即將來臨,其中充滿了無數未知的可能與探索。
AIGC技術不僅僅賦能了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奏上,在加強個性化推薦能力、拓展IoT使用場景、升級音樂互動功能等方面,也都創(chuàng)造了價值。例如通過「AI一起聽」、AI虛擬禮物「神筆馬良」等功能,將技術注入了“聽、看、唱、玩”多維度場景。
此外,TME也正在基于技術優(yōu)勢,助力行業(yè)提升內容創(chuàng)作和宣發(fā)能力。如「啟明星」新推出零樣本學習AI創(chuàng)作歌曲工具,可以使用10s錄音,實現零資源樣本zero-shot音色復刻,讓AI模仿你唱歌,用聲音可以演繹“生日快樂、恭喜發(fā)財、情人節(jié)”三大主題的相關歌曲,送給親友或者粉絲朋友讓音樂成為一份深深的寄托。
在不久前騰訊音樂發(fā)起的第三屆“TechME技術周”AI圓桌會上,TME旗下QQ音樂也宣布將與元象XVERSE達成最新戰(zhàn)略合作,聯合推出lyra XVERSE加速大模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更深入、陪伴感十足的音樂互動體驗,并將在未來攜手持續(xù)積極探索AI與3D的前沿技術合作,引領音樂娛樂創(chuàng)新方向。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IoT設備市場日益繁榮,在線音樂平臺也不再是內容消費的唯一終點,騰訊音樂也正在推動音樂服務融入多元化場景之中,為更多圈層用戶提供服務。試想一下,未來每個人都能嘗試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歌曲,讓喜歡的歌手演唱,在家里、在路上,無時無刻都可以各種方式,即興地欣賞和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023年,TME通過大語言模型(LLMs)賦能,將先進的AIGC技術融合到其服務生態(tài)中,提高音樂發(fā)現與消費的效率,打造更有趣的用戶體驗,同時加速推動了音樂產業(yè)的數字化轉型。
對此,作曲家、中國傳媒大學電子音樂專業(yè)創(chuàng)始人、中國音樂家協會電子音樂學會(EMAC)理事蔣安慶表示,騰訊音樂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領域不斷探索并實現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創(chuàng)新,不僅展現了其在音樂科技領域的強大實力,也為整個音樂產業(yè)的未來走向提供了可貴的洞察和啟示,并期待TME能夠繼續(xù)在保護創(chuàng)作者權益和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引領音樂產業(yè)邁向更加智能和互聯的新時代。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xù)擴展,騰訊音樂有望繼續(xù)引領在線音樂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探索更多元化的商業(yè)模式和市場機會,釋放更大的商業(yè)價值。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保脚_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