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帶動鋰鈷復蘇、有色金屬多方位利好
1.1新能源上游景氣:鋰鈷復蘇,鉑族保持強勢
1.1.1鋰鈷:電動車需求推動行業(yè)困境反轉
電動車為鋰鈷需求最大增量,鈷需求主要來自于3C電池需求。
鈷材料成本已經不是電動車降本主要矛盾:50kwh622電池單車用鈷11.5kg,成本低于3000元/輛;50kwh811電池單車用鈷約5kg,成本低于1500元/輛。制造環(huán)節(jié)成本才是當前電動車行業(yè)重點降本環(huán)節(jié)。
鋰鈷價格正處于歷史底部,呈現企穩(wěn)回升趨勢。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由底部3.9萬元/噸上漲至7.5萬元/噸。
鈷供給增量較少。2021年考慮到Deziwa、KCC、RTR三個新增項目的產能爬坡,2021年全球鈷供給最大為15.3萬噸,相比2020年增加1.4萬噸??紤]到海外疫情影響,2021年鈷實際供給可能低于15.3萬噸。庫存方面鈷下游庫存較低,前驅體以及正極材料等鈷原料庫存低于1個月,甚至個別工廠僅維持2周鈷原料庫存。
鋰產能出清正在進行。2018年-2020年鋰鹽價格持續(xù)走低,尤其2020年碳酸鋰價格低于5萬元/噸導致行業(yè)50%+企業(yè)虧損,進而導致澳洲鋰礦企業(yè)出現停產和減產,鋰供給端開始出清,到2020年底由于電動車續(xù)期爆發(fā)以及鋰供給產能出清,鋰下游行業(yè)庫存水平普遍為1個月以內,庫存較低,因此2020年四季度末碳酸鋰開始補庫存周期,價格出現上漲。
國內市場電動車需求復蘇,3C低迷:2020年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20.77萬輛,同比+88%!2020全年基本確定超120萬輛。2020年11月國內手機出貨量2958萬部,同比-15%,需求惡化,1-11月國內手機出貨量2.81億部,同比-21%。
海外市場增速超越國內:前三季度歐洲新能源車銷量73萬輛,同比增長94%。2020年有望超過中國成為全球電動車第一大市場。前三季度特斯拉銷量31.6萬輛,同比增長24%。
2021年全球產銷量有望400萬輛:歐美增加電動車補貼以及大眾等主流車企陸續(xù)推出純電動車型,預計2021年全球電動車產銷量產銷有望達到400萬輛。
2021鈷有望緊缺,預計2021年電解鈷價格合理區(qū)間30-35萬元/噸。
鋰總產能略有過剩,但隨著高成本產能逐漸退出以及需求加速增長,未來鋰行業(yè)供需有望逐漸復蘇,驅動鋰價回暖,預計未來電池級碳酸鋰不含稅價格合理區(qū)間4.5-7萬元/噸。
1.1.2鉑族:尾氣排放標準趨嚴、燃料電池催化劑需求持續(xù)提升
鉑族金屬主要下游需求來自汽車行業(yè),最主要為汽車尾氣催化劑,未來主要增量需求為燃料電池的催化劑。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各國汽車尾氣排放標準趨嚴,中國也不例外;國五轉國六,歐五歐六柴油車改造大幅提高單車鉑、鈀、銠用量。
氫能源將部分替代化石能源,質子交換膜電池催化劑用鉑需求未來可期。
國五轉國六帶動單車催化劑用量提升36%+,銠需求增長12.7%,鈀需求增長5.9%,鉑需求增長2.9%。
未來鈀銠確定性緊缺,鉑有望開啟上漲周期。
1.2基本金屬:看好銅價,全年角度鋁盈利復蘇
1.2.1銅:國內需求修復價格,2021海外需求復蘇供需偏緊
中國銅下游需求眾多,主要包括電力、家電、交通等,與宏觀經濟關系密切。2020年國內經濟快速復蘇,多行業(yè)V型反彈,使得銅價快速修復。
從需求看,中國十四五期間電網投資增加,同時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巴西、墨西哥、阿聯酋等發(fā)展中國家需求持續(xù)增長。
從長期供給看,優(yōu)質礦山資源缺乏,銅價在6000美元/噸以下銅礦企業(yè)開發(fā)意愿較低。在產礦山礦石品位下降、露天開采轉為地下開采、地下開采深度加大使得成本提高是長期趨勢。
預計2021年銅價持續(xù)強勢,價格有望持續(xù)上漲觸及歷史高點10000美元/噸附近。
1.2.2鋁:碳中和背景下有望繼續(xù)限制新增產能
鋁下游需求主要為建筑地產、電子電力、交運等,國內供給彈性較大,所以供給與需求對價格均有較大影響,且由于出口關稅國內鋁價由國內供需決定。
鋁價今年以來V型走勢,目前價格處于過去二十年中位數附近。碳中和背景下未來鋁新增產能有望繼續(xù)限制,鋁價中樞有望上行。
目前電解鋁價格下行業(yè)單噸盈利普遍高于2000元,高盈利刺激新增產能,預計2021年電解鋁供需將過剩,鋁價下跌至行業(yè)微利水平,合理區(qū)間1.3-1.4萬元/噸。
1.3貴金屬:通脹驅動2021上半年上漲
貴金屬:本質是保值,最核心影響指標是實際利率以及美元指數。實際利率下行周期保值屬性將推升金價上漲。美元指數代表美國經濟強弱,美元弱則代表全球經濟弱,黃金保值屬性推升金價上漲。
美國名義利率為歷史最低水平: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名義利率常用指標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1.04%收益率為美國1953年以來最低水平。經濟上升周期中為抑制通脹往往利率上升,經濟下行周期中為刺激經濟往往利率下降。
通脹有望上行:美聯儲長期將通脹目標設定在2%左右,目前仍執(zhí)行這一目標,1月6日通脹率2.06%,隨著全球經濟低迷,進一步放水是大勢所趨,美國通脹率有望上行。
中美貨幣政策均寬松:美聯儲自2020年3月開始放水,M2同比增速快速攀升,預計貨幣寬松仍將持續(xù)。中國M2增速略有回暖,由疫情前的8%+上升為疫情后至今的10%以上。
預計金價高點2200-2300美元/盎司:實際利率每下降1%金價上漲約300美元/盎司,預計未來貨幣寬松持續(xù),美國通脹率可能從目前1.6%上調至2.6%+,對應實際利率有1%左右下降空間,對應黃金價格上漲300美元/盎司,目前1920美元/盎司,預計本輪金價高點為2200-2300美元/盎司。
金價創(chuàng)新高后,經濟復蘇將導致全球利率開啟上升周期,金價開啟下跌周期,下行周期可能從2021年下半年開啟。
1.4海外需求復蘇:鎂、工業(yè)硅提價邏輯順暢
1.4.1鎂:海外需求復蘇后有望緊缺
鎂供給主要在國內,需求主要在海外。鎂是10種常用有色金屬之一,全球蘊藏量豐富,主要來自海水、天然鹽湖水、菱鎂礦等。我國是世界上鎂礦資源最富有的國家。2019年全球原鎂產量108萬噸,中國原鎂產量占比78%,達84萬噸。鎂行業(yè)產業(yè)鏈主要經過原鎂冶煉、鎂合金生產、鎂合金壓鑄等環(huán)節(jié),最終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制造、3C產品、航空航天等其他領域。2019年全球原鎂需求106.6萬噸,中國占比37%,海外占比63%。
行業(yè)周期低點疊加疫情影響,行業(yè)普遍虧損:(1)2018年,由于業(yè)內供應縮減直接推高當年鎂價,隨著增、復產現象增多以及匯率大幅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導致2019年鎂價走弱;(2)進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海外疫情擴散,國外封國措施和國外車企的停產對我國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導致鎂錠出口貿易量大幅度跳水;(3)國內國外需求不振共同導致2020年鎂錠價格一度跌到歷史低點,之后隨著行業(yè)復工復產反彈至行業(yè)盈虧平衡點附近。
價格低迷及疫情影響導致產能出清減產。2020年1-11月國內原鎂產量74.2萬噸,同比-6%,預計2020年全球原鎂產量101萬噸,同比下滑6.8%。
2021年海外需求復蘇有望推動鎂價上漲。2021年海外需求有望復蘇,加上行業(yè)減產影響,行業(yè)供需格局改善,鎂價有望上漲至1.6萬+/噸。
1.4.2工業(yè)硅:價提量升,有機硅和光伏需求改善
工業(yè)硅又稱金屬硅或結晶硅,主要用于生產有機硅、制取高純度的半導體材料以及配制有特殊用途的合金等。目前有機硅是工業(yè)硅最主要的下游應用,隨著光伏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光伏用的多晶硅有望成為工業(yè)硅需求增長的重要來源。
中國供給占比高于需求占比:2019年全球工業(yè)硅產量333萬噸,中國產量221萬噸,占比66%,而需求端中國需求占比47%。
價格隨出口表現反彈:2020年1-11月國內工業(yè)硅出口量同比下滑12%,出口下滑導致工業(yè)硅價格1-8月持續(xù)低迷,8月后出口持續(xù)回升價格隨之反彈。
價格修復推動產量提升:2020上半年價格低迷導致行業(yè)減產,但下半年價格修復后產量快速提升,最終全年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
供需有望持續(xù)緊張:供給持續(xù)收縮,預計2020-2021年供需關系緊缺,帶動工業(yè)硅價格回暖,工業(yè)硅441品種合理價格1.2-1.4萬元/噸。
有機硅需求超預期帶動價格上漲:2020年國內有機硅單體需求增速有望10%+,需求超預期將帶動有機硅單體價格上漲,短期內浙江中天有機硅廠爆炸擾動供給,價格脈沖式走高后進入調整期。
DMC價格預計波動在1.8-2.5萬元/噸:預計2021年有機硅供需緊平衡(價格不暴漲導致需求受壓制的情況下),有機硅價差目前處于歷史中位數,預計未來有機硅DMC合理價格波動區(qū)間1.8-2.5萬元/噸。
2.中證有色指數在細分行業(yè)分布廣泛、預期成長性較好
2.1指數編制方法及基本信息
中證有色金屬指數(簡稱:中證有色,指數代碼:930708)以中證全指為樣本空間,選取涉及有色金屬采選、有色金屬冶煉與加工業(yè)務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份股,以反映有色金屬類相關上市公司整體表現,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投資標的。指數選樣方法分為三步
1.對樣本空間內的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上市以來)的A股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
2.對樣本空間的剩余股票,選取涉及有色金屬采選、有色金屬冶煉與加工業(yè)務的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有色金屬主題;
3.將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前60的股票作為指數樣本股。
截至2021年6月25日,指數成分股個數為60只,總市值合計1.94萬億元,平均個股總市值為322.60億元。
2.2中證有色指數成分行業(yè)分布廣泛
根據申萬三級行業(yè)分類,中證有色指數中市值占比最高的5個三級行業(yè)是黃金III、其他稀有小金屬,鋁,銅、鋰,指數共涉及15個申萬三級行業(yè),整體細分行業(yè)分布較廣。
從成分股權重來看,指數前十大成分股權重之和為51.11%,其市值總和超過萬億元,占指數市值比例也超過50%,成分集中度較高。
2.32020年來中證有色指數歷史業(yè)績優(yōu)于主流寬基指數
從歷史表現來看,自2020年起至2021年6月25日,中證有色指數的累計收益率為50.44%,年化收益率為33.40%,表現優(yōu)于同期其他市場主要寬基指數。中證有色指數的夏普比為1.13,同樣優(yōu)于各主要寬基指數。
2.4中證有色指數的盈收水平正處在快速增長的趨勢中
中證有色指數相較于寬基指數在2021年一季度的財務表現較好,指數的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為48.32%,大幅高于各個寬基指數;此外,中證有色指數的總資產凈利率也高于其他寬基指數。
中證有色指數近兩年逐步走強,2020年凈利潤增長率以及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速分別為54.96%,17.07%。指數預期將在2021、2022年未來兩年內也具有較好的成長性表現。在2021年、2022年中,預期凈利潤增長率分別達到96.41%、18.09%。
3.國泰有色60ETF簡介
國泰有色60ETF(基金代碼:159881,場內簡稱:有色60)是國泰基金旗下的一只主題ETF,現由徐成城先生管理。國泰有色60ETF于2021年6月17日成立,將于2021年7月1日上市交易。該基金緊密跟蹤中證有色指數,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鸸芾碣M為0.50%、托管費為0.10%。
4.附錄
4.1基金管理人簡介
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是國內首批規(guī)范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國泰基金已擁有包括公募基金、社?;鹜顿Y管理人、企業(yè)年金投資管理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yè)務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業(yè)務資格。
截至2021年6月25日,國泰基金旗下共有ETF基金23只,規(guī)模合計達746.57億元。其中,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規(guī)模達到315.14億元,是全市場規(guī)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行業(yè)ETF。
4.2基金經理簡介
徐成城先生,碩士,曾任職于閩發(fā)證券。2011年11月加入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交易員、基金經理助理。2017年2月起任國泰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2021年6月起任國泰中證有色金屬ETF基金經理,至今投資經理年限4.4年。目前共管理基金12只(基金A/C份額并為一只,不計入ETF聯接基金),規(guī)模合計79.39億元。
5.風險提示及聲明
本報告對于基金產品、指數的研究分析均基于歷史公開信息,可能受指數樣本股的變化而產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歷史業(yè)績與表現不代表未來;指數未來表現受宏觀環(huán)境、市場波動、風格轉換等多重因素影響,存在一定波動風險。
本報告僅對基金歷史業(yè)績進行分析,不代表對基金未來資產配置情況的預測;本報告不涉及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yè)務,不涉及對基金產品的推薦,亦不涉及對任何指數樣本股的推薦;投資者閱讀本報告時,應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充分理解指數編制規(guī)則、樣本股變化、歷史表現等綜合因素,可能對指數走勢、基金產品業(yè)績產生的影響;本報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者需特別關注指數編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