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投資方們最近應該心情不太好。自上周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后,該公司的股票一路暴跌,上周四初始價格還是每股45美元,到這周二,已經跌到每股38美元。有相關分析評論認為:Uber股票表現(xiàn)不佳,還是因為其一直以來的痛點——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能力不明確。
但從目前的形式上來看,我們把眼光從其基本的打車業(yè)務上移開,它的食品配送業(yè)務其實是一個可能帶來豐厚利潤的盈利點。
Uber Eats配送訂單量成倍增長,它滿足的需求很明確,就是當前社會對食品配送不斷擴張的需求。要知道,全球最大的食品配送服務公司之一Eats,是在2015年4月成立的,在去年創(chuàng)造了15億美元的收入記錄,何況它還是在Uber成立后約六年才出現(xiàn)的。Eats的食品配送服務最開始是在洛杉磯、紐約和芝加哥推出,后來逐步擴大,現(xiàn)在在為全球500多個城市的220000多家餐廳提供服務。
去年12月,Uber Everything副總裁Jason Droege說道:“食品配送業(yè)務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想,我認為之后該業(yè)務的發(fā)展還會持續(xù)突破我們的想象?!?/p>
雖然Uber Eats可以利用Uber的平臺帶來流量和用戶,但它也面臨著同樣雄心勃勃的競爭對手——DoorDash和GrubHub帶來的威脅。當前,這兩家公司正在為商家提供推薦折扣券,所以每筆配送訂單的收入都比Uber Eats低,但他們的銷售額都仍在Uber Eats之上。
DA Davidson的分析師Tom White說:“一旦涉及定價和促銷,競爭就會變得異常地激烈,所以Uber在各個方面都面臨著惡戰(zhàn)?!?/p>
Edison Trends的數(shù)據顯示,雖然DoorDash在銷售和增長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Uber Eats仍然在總交易量中占據了的最大份額;僅在第四季度,Uber Eats就為1500萬用戶提供了餐飲服務。截至2月份,Uber Eats占交易量的29%,全年預訂額為79億美元;而DoorDash占交易量26%,其他財務細節(jié)尚未公布。
Uber Eats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其擁有良好的合作商家,包括麥當勞、賽百味和星巴克在內的一些全國著名的食品品牌,通過這些更小、更便宜的訂單,增加了其總體上的交易次數(shù)。
金融服務公司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數(shù)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Uber Eats將能占據全球食品配送行業(yè)中25%的份額,預估價值為1910億美元。在它首次公開募股時公開的文件中顯示,未來它計劃將其服務區(qū)域擴展到Uber運營的700個城市。根據麥肯錫的說法,隨著更多的消費者選擇食品配送業(yè)務,還有價值2萬億美元的餐飲市場等待開發(fā),這意味著或許價值超過5萬億美元的配送業(yè)務。
然而,根據分析公司Second Measure的數(shù)據顯示,盡管Uber Eats的銷售額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增長了58%,但與DoorDash的增長相比還是相形見絀,DoorDash在同時段內增長了216%。該分析公司數(shù)據還顯示,DoorDash同步也在吞噬著十大都市區(qū)的市場份額,包括達拉斯-沃斯堡和圣安東尼奧,這兩個城市過去都是Uber Eats的主導地盤。
該公司在IPO之前的一份文件中也透露出一個別的風險:對Uber表示抗議的司機,隨著公司減少司機激勵措施以提高其盈利額,司機的不滿意度普遍上漲。
Uber Eat的盈利轉化率或每筆服務能賺到的錢都非常值得關注。據金融服務公司晨星公司的說法,過去兩年的盈利轉化率平均在17%至18%之間。Uber也在首次公開募股的文件指明,新的食品配送領域將“利潤較低”的局面。
該文件稱:“因此,我們可能無法在短期內或根本無法實現(xiàn)盈利”。
但投資公司杰富瑞的分析師Brent Thill表示,食品配送行業(yè)之后可能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相繼會有玩家退出或被買走。而Uber Eats憑借其廣闊的影響范圍和司機資源,將能保持強大的控制力,Thill說未來在這個領域的競爭中,Uber將能成為這場“權力的游戲”中的超自然生物。
他說:“Uber時代即將到來,大勢所趨?!?來源:獵云網)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