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微軟公司宣布將于2025年5月27日正式下架“Microsoft遠程桌面”應用,并推薦用戶遷移至Windows App。這一決定引發(fā)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依賴遠程桌面連接的用戶頗有影響。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微軟集團如此果斷且迅速的放棄它們在Windows系統(tǒng)中已開設多年的遠程桌面功能吶?默認的遠程桌面對網絡及系統(tǒng)都限制,且常年未優(yōu)化,體驗不好、差評不少,評分也就2-3分,跟高效工具可以說是越來越發(fā)不搭邊。所以其實這算微軟拋棄個人用戶,轉為注重只為企業(yè)用戶服務的舉措!
微軟方面表示,替換方案Windows App將提供更強大的功能,如多顯示器支持、動態(tài)分辨率優(yōu)化等,會比系統(tǒng)自帶的遠程桌面更好用。然而,盡管有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但這一變化仍然讓許多用戶感到相當困惑和不安。
對于那些已經習慣于使用遠程桌面連接本地PC或服務器的用戶來說,如何找到一款穩(wěn)定、高效的替代工具成為當務之急,畢竟Windows App并非是這個領域中最為專業(yè)、強大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ToDesk遠程控制軟件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用戶友好的設計,或許對是眾多用戶來說更為合適的選擇。
微軟遠程桌面下架,ToDesk如何填補空白?
ToDesk是一款功能強大且易于使用的遠程控制軟件,支持跨平臺操作,能夠滿足個人用戶和企業(yè)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無論是遠程辦公、技術支持還是休閑娛樂、親友互助等事項,它都能提供流暢且穩(wěn)定的遠程連接體驗。
這款產品自四年前疫情下順應市場需求推出以來,因為無門檻、簡潔易用、強大技術優(yōu)勢、安全機制領先以及多功能、用戶服務貼心等方面贏得了千萬用戶的信任及好評,可以算是國產遠控的王牌之作。
目前用戶支持數(shù)已超1.5億,企業(yè)合作數(shù)超40萬,每月安全連接時長超50億分鐘,在國內市場的使用體量遠超微軟及其他競品。許多用戶表示,ToDesk遠控不僅操作簡單,更符合國人使用習慣,并且連接速度快、畫質清晰、完全滿足了他們的遠程操作需求。
ToDesk的核心優(yōu)勢打破系統(tǒng)隔閡:不局限于Windows產品線,ToDesk遠控支持Windows、MacOS、Linux、Android和iOS、統(tǒng)信等多個平臺互聯(lián)互控,并且推出PC、手機、平板客戶端,適配設備更全面,體驗更完善。
自研技術突破硬件限制:ToDesk采用產業(yè)自研的三大技術:高性能音視頻編解碼、OTT SD-WAN網絡、ZeroSync® 。進而,讓ToDesk擁有全球領先的遠程桌面體驗,能夠將延遲降低至8ms,領先微軟遠控75%,幾乎肉眼無感知,且畫質可以拉至最高2k144幀/4k60幀,真正做到高清、流暢、低延時。
操作簡便、更多貼合國人習慣的功能:除了平臺適配性更廣、遠程技術更強,操作簡便及使用功能豐富對用戶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對于習慣于使用遠程桌面連接本地PC的用戶,ToDesk提供了更加直接的連接方式,在使用時,用戶是只需輸入專屬設備ID和密碼即可快速建立連接,無需任何其他復雜配置,也無需在內網環(huán)境下進行。
功能方面不僅支持文件傳輸、遠程打印、標注、自定義隱私屏幕等更易處理工作和與同事領導對接交流、做匯報演示的基礎功能,同時還提供多屏、虛擬屏、擴展屏等高級功能,有效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尤為適合遠程互動等場景。
安全性高:安全方面,考慮到信息安全使用者們普遍對此尤為在意,ToDesk團隊為保障用戶數(shù)據(jù)的安全性和隱私性,設有目前在遠控行業(yè)中屬于獨家使用的二次驗證保護模式。這意味著開啟這項安全功能后,用戶在輸入連接雙碼之外,還需要在自己的移動端界面中再次確認以免被非法人員利用的可能;這種安全措施是微軟遠程桌面以及其他競品所不具備的。
遠程控制 & 云電腦聯(lián)動:當然,由于自己的電腦難免性能配置不夠如意,ToDesk中還設有【云電腦】可供用戶隨時隨地連接使用,配置都讓顯卡RTX3060/4070/4090、CPU8核16線程/12核20線程、系統(tǒng)盤240GB-1TB的高配置,并且有千百款熱門游戲及常見應用預選部署在其中,即開即用,頗為方便。
總結:
隨著微軟遠程桌面應用的下架,即便用戶需要尋找新的工具來滿足遠程連接需求,但卻也有ToDesk這樣的應用能搞定,它憑借其強大的功能、易用性和高安全性,成為了眾多用戶的首選解決方案!
在現(xiàn)如今這個遠程辦公日益普及的時代,ToDesk不僅填補了微軟遠程桌面下架帶來的空白,更為用戶提供了優(yōu)質的遠程控制解決方案,選擇ToDesk,讓遠程連接變得更簡單、更高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