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錢小樂:做好這兩點,遠離網絡詐騙!

提起電信網絡詐騙之后,每個人相信都唯恐躲之不及,但一些朋友也會納悶:為什么騙子為什么屢屢找到自己?難道我真的是“易受騙體質”?

事實上,無論是何種騙術,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騙子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以及認知上的缺陷,這也正是電信網絡詐騙屢禁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此,為了不讓詐騙分子有可乘之機,榕樹錢小樂一方面希望大家可以對常見詐騙手法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希望大家也要做好心理建設,避免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榕樹錢小樂為此就為大家分享一則案例,希望幫助大家認識到上述提到的兩點。

在生活中,大家無論是自己遇到還是聽到他人述說,仿冒身份類詐騙屢見不鮮。

詐騙分子如偽裝成“某內部工作人員”“某官方客服”甚至是“白富美”或“高富帥”,加為好友以紅包、轉賬等行為騙取對方感情和信任后,隨即以資金緊張、高收益項目投資、誘導其在虛假網站投錢等各種理由、各種方式騙取錢財。

這或許便是“登門檻”效應,意思就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或想給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受騙者正是出于避免認知不協(xié)調、保持前后一致的動機,才會選擇繼續(xù)相信對方,從而形成對詐騙分子的信任。

詐騙分子在實施正式的詐騙之前,會首先給予“小恩小惠”,也就是俗話說的“誘金”,這正是利用了人際互動中的“登門檻”效應。

實際上,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對自稱“是某身份、某高富帥、某白富美”的人員,保持清醒頭腦,看到中獎、領紅包、超低價、超高薪等好信息,不能貪圖小利。

當然,詐騙手段千千萬,大家想要捂緊錢袋不上當,提高警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心理建設,大家也可以關注榕樹錢小樂消保課堂,仔細閱讀各詐騙案例,提醒家人朋友避免上當受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