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7日
是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周
如何讓孩子正確護眼
家長掌握了多少技巧,又踩過了多少坑
面對大戶外不充足、長期屏幕用眼、不良作息習慣、不科學的用光,近視已經從個人上升到家庭進而上升為國家大事。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既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又保護好眼睛呢?
長時間盯電子屏幕
我們的眼睛會怎樣?
直接損害很大
長時間聚焦屏幕,眨眼次數減少,容易導致視疲勞和干眼癥等。這些眼健康問題初期癥狀輕微,容易被忽視。此外,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眼睛更容易受到有害藍光的損害,影響視力的健康發(fā)展。
長時間看電子屏幕后,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屏幕產生的藍光,會干擾人體分泌褪黑素,使大腦持續(xù)保持興奮狀態(tài),影響睡眠質量,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面對不可避免的電子產品,如何更好護眼?
1、 根據孩童視力發(fā)育控制電子產使用時間
0~3歲嬰幼兒不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
3~6歲幼兒盡量避免其接觸和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
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屏幕單次時長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時長不宜超過1小時。
非必要不適用電子產品,如果一定要選擇電子屏幕。優(yōu)先順序為投影儀→電視→電腦→平板→手機。
2、 根據屏幕大小選擇合適的距離
觀看電視時,眼睛應距離電視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電視屏幕對角線的長度;
觀看電腦時,眼睛離電腦屏幕的距離應大于50cm;
觀看手機的距離不小于40厘米;
3、 選擇合適的護眼燈
合適的光照環(huán)境,不但有益于視力的健康發(fā)育,同時,還可以幫助孩子勞逸結合,高效學習。愛德華醫(yī)生護眼燈,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年齡、視力狀況、針對性的給予健康的光環(huán)境,不但過濾了380~450nm的有害藍光,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更舒適,還保留了450nm后的有益藍光,提升孩子孩子學習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
沒有充足時間大戶外
眼睛接受有益紅光時間少
如何做好彌補
充足的大戶外可以很好的進行近視防控,很多父母對此并不陌生,因為自然光中含有對孩子眼睛發(fā)育有益的紅光,但是沒有足夠時間戶外,或者不懂如何利用如何更好護眼?
1、 碎片式累計
每日2小時的大戶外,不一定是連續(xù)性2小時,家長可以通過陪孩子步行上學、放學,加上學校課外時間進行累計戶外,這樣既可以有充足的大戶外,同時又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2、 周末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父母可以在周末時候陪孩子進行多一點的戶外活動,補足孩子周內大戶外過少的不足。
3、 注重有效戶外
大戶外重要的不是戶外,而是戶外的時間,如果正午十分陽光太刺眼,則不適合戶外,夜間太陽已落山,也沒有好的效果,早上十點、下午四五點的太陽是非常合適孩子進行戶外的。
4、 優(yōu)質光源做補充
如果孩子沒辦法做到充足戶外,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安排上NIR紅光護眼燈。愛德華醫(yī)生精準護眼,保留了670nm的有益紅光,為眼睛補充“光營養(yǎng)“,修復視網膜細胞。促進脈絡膜血液循環(huán)加速,提升眼底供氧保持孩子眼球調節(jié)活力。
日常護眼法則
遵守“20-20-20”法則
觀看電子屏幕的最佳習慣是看屏幕20分鐘后,抬頭眺望6米外(20英尺)遠處至少20秒。這也是我們常說的“20-20-20”法則。
保持良好習慣
當孩子學習45分鐘,幫助孩子休息10分鐘,既可以做到身心眼睛的合理休息,又可以為接下來的45分鐘高效學習做好基礎,如果沒有時間可以選擇帶光番茄學習法設計的護眼燈,愛德華醫(yī)生??萍壸o眼燈,將高效學習的光番茄學習法設計其中,45分鐘10分鐘的學習光和休息光循環(huán),讓孩子輕松、高效學習。
應當以身作則
父母應該放下手機,多陪孩子開展戶外活動、互動游戲、幫助孩子遠離娛樂性的屏幕用眼。
充足的睡眠
睜眼即用眼,所以需要充足的睡眠,讓眼睛得到充足的休息,不同年齡階段,對睡眠的定義不盡相同。
4-12月嬰幼兒:建議每日睡眠12-16小時;
1-2歲兒童:建議每日睡眠時間11-14小時;
3-5歲兒童:建議每日睡眠時間10-13小時;
6-12歲兒童:建議每日睡眠時間9-12小時;
13~18歲青少年:建議每日睡眠時間8~10小時;
成年人:建議每日睡眠時間7~8小時;
老年人:建議每日睡眠時間5~6小時。
護眼日
科學護眼、遠離焦慮
做明智的父母,培養(yǎng)健康的孩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