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全年預期被下調,合資品牌搶食競爭力逐漸顯現

來自機構的預期調整表明,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面臨著增速放緩的困境。日前,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簡稱:中汽協)發(fā)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在持續(xù)的負增長情況下,汽車整體銷量的下調符合業(yè)內預期,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調低卻在意外之外。在過去的五年中,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倍數級的增長,到2018年增長率仍超60%。而按照中汽協此次調整后的銷量預期,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增長率僅為19.4%(調整前為27.4%),遠遠低于此前的增長速度。

上半年較低的銷量完成率可能是中汽協調整預期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同比增長49.6%,為近年最低,僅完成原目標的38.56%。不過,與往年銷量相比,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完成率已經算較高,如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全年銷量的32.8%,2017年上半年銷量則僅占全年銷量的25%。

因此,對新能源汽車在下半年的低預期可能是其預期下調的主要原因,而這與補貼退坡、安全問題頻發(fā)等因素不無關系。根據今年3月財政部公布的2019年補貼新政,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平均降幅達到50%,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而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頻發(fā),也為其接下來的市場表現蒙上了一層陰影。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新能源汽累計發(fā)生9起召回事件,涉及近30萬輛汽車。其中,因電池安全存在隱患而被召回的數量占1/5。

另一方面,大量外資及合資新能源產品的即將落地所帶來的競爭加劇,也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yè)為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自主品牌,而下半年,品牌價值及技術積累較強的合資及外資產品陸續(xù)上市,或將造成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影響市場的整體走勢。

目前,合資品牌中日產軒逸EV和起亞K5">

下半年仍將是合資品牌新能源發(fā)力的重要階段,多家合資品牌都將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公開信息顯示,大眾將在下半年推出高爾夫純電動版、朗逸純電動版;豐田CHR EV/奕澤 EV、北京現代昂希諾純電動、東風本田思銘 X-NV等也將在下半年上市。此外還有北京奔馳 EQC、奧迪 Q2L e-tron等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型。

至于新造車企業(yè)的新能源產品,目前已有9家進入交付階段,但仍在不斷“踩雷”。從銷量表現看,小鵬汽車、威馬汽車、蔚來汽車是三家頭部企業(yè),上半年分別完成9596輛、8747輛7481輛新車銷售。與此同時,即便機構給出了“放緩”的增長預警,但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跨界造車仍動作不斷,除了此前的寶能、恒大,近期富力也參股華泰汽車,進軍新能源汽車。

目前來看,機構的放緩預警還未影響主流新能源汽車制造汽車的信心。日前,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將維持22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不下調,其他新能源汽車也未傳出下調目標的消息。與此相對地,吉利、長城和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均已于近日紛紛調低了銷量目標。

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有一些利好消息。如上半年發(fā)改委等十部委發(fā)布的“汽車下鄉(xiāng)”方案,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以及規(guī)定各省市不得對新能源汽車限制購買、已限制購買地區(qū)應取消等政策。但目前來看,政策效果還不明顯。

(責編:肖蒙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8-04
新能源汽車全年預期被下調,合資品牌搶食競爭力逐漸顯現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發(fā)布通知稱調整預期銷量:將對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2800萬輛下調為26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則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