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海外工廠在滬開工 中國市場為何是特斯拉的必選

本文轉自中國汽車報 在經歷了過去頗為“煎熬”的一年后,特斯拉似乎終于度過“水逆期”,新年伊始就喜事連連。

美國當地時間1月2日,特斯拉官方發(fā)布了2018年的銷量數據,該公司去年在全球共售出24.52萬輛汽車,這一數字相當于該公司自2003年創(chuàng)辦到2017年的銷量總和。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強調道,Model 3是去年美國市場最為暢銷的豪華車型,去年全年共售出14.58萬輛,其中三季度5.5萬輛、四季度6.3萬輛。

1月7日,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空降上海臨港。天空中飄落的細雨并沒有影響現場所有人的心情,特斯拉全球第三座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海外工廠,可見該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特斯拉首家工廠為何一定是在中國?又會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帶來什么變化?

產能瓶頸所迫

據悉,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占地面積為86萬平方米,總投資500億元,初期將先建成組裝生產線,隨后推進特斯拉“國產化”進程。該工廠集研發(fā)、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預計將生產Model 3和Model Y車型,全部建成運營后可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投產。50萬輛產能意味著特斯拉的年交付能力提升近1倍,馬斯克能不樂開花嗎?

2018年10月,特斯拉發(fā)布當年三季度財報,宣布實現單季度盈利。這是上市8年的特斯拉史上第三次實現單季度盈利,距離上一次單季度盈利(2016年10月27日發(fā)布)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時間。這對于成立了8年時間的特斯拉而言,極為不易。這一季度特斯拉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被歸功于Model 3的產銷雙增長。Model 3是特斯拉寄望該品牌能打入主流市場的一款重磅產品,但產能瓶頸始終成為特斯拉的一道“緊箍咒”,即便2018年四季度交付了6.3萬輛Model 3,但相對于該車龐大的預訂量而言還是遠遠不夠。

產能、交付與物流能力、盈利成為特斯拉一組相互關聯交織、卻很難解開的“千千結”。提到這個問題,就要說起特斯拉獨特的發(fā)展模式了。特斯拉是一家披著IT外衣的汽車制造企業(yè)。作為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的先驅,特斯拉根本無法按照傳統(tǒng)汽車生產企業(yè)的經驗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建廠配套安排。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在規(guī)劃新產能的時候,車型或者已經上市,或者已經發(fā)布;供應商、生產設備調試也都會按部就班地進行配套準備;預期銷量基本經過了預估與計算,與日后的實際情況相差并不會太大。特斯拉沒辦法走這條路。在第一款車型Roadster上市兩年后,特斯拉才擁有了第一家自己的工廠。

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種看似違反常規(guī)的做法其實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選擇。畢竟對于市場而言,誰也說不準何時能夠接受新能源汽車產品,也很難精確預測市場容量和銷售情況。如果花費巨資貿然預留極大的產能余量,可能讓初創(chuàng)公司背上巨大的財務包袱。更何況配套供應鏈的成熟程度也是個未知數。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小步快跑、垂直化迭代既是IT公司的傳統(tǒng),也是合乎市場實際的。然而,當客戶的訂單紛至沓來,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一個眾多傳統(tǒng)巨頭都在擠入的市場時,特斯拉背上的壓力陡然增大。滯后的產能限制了其交付能力,交付能力影響了其盈利表現,盈利表現又拖了其在資本市場的“后腿”。

臨港工廠的到來,對于特斯拉而言可謂解了燃眉之急。馬斯克此前曾在社交媒介上感慨過,中國在先進基礎設施上的發(fā)展要比美國快100多倍。臨港工廠今年年底就能正式投產,想必也讓馬斯克感到舒心不少?!爸袊俣取辈粌H表現在基建上,在汽車制造上更是如此。另外,特斯拉之所以選擇將工程落戶臨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地的供應商配套體系十分健全。得益于上汽集團等汽車企業(yè)巨頭的多年深耕細作,長三角地區(qū)的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相當成熟??梢哉f,臨港工廠的投產,有望讓特斯拉的產能瓶頸徹底成為歷史。

市場需求驅動

特斯拉首家海外工廠落戶臨港,還有著更加重要的市場原因。

盡管特斯拉2018年銷量創(chuàng)紀錄,尤其是在美國市場,但2019年其在美國的市場前景難以預測。根據美國現行的電動汽車購車補貼政策,當一家汽車制造商電動汽車總銷量達到20萬輛之后,消費者可以享受的稅收抵免將從7500美元逐步降至3750美元,直至完全取消。特斯拉去年下半年銷量已經達到了這一上限,該公司旗下電動汽車所能獲得的聯邦稅收抵免自今年1月1日起,已從7500美元降至3750美元。特斯拉所能獲得的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將在今年7月1日再次被削減,從3750美元降至1875美元。

近日,特斯拉官方宣布,1月2日起,Model S、Model X和Model 3在美國的售價下調2000美元,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削減的影響。雖然特斯拉下調售價,但市場反應并不積極,分析機構普遍認為補貼減少將對特斯拉在美國銷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中國已經連續(xù)4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25.62萬輛,同比增長61.74%,幾乎是美國市場的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8.37萬輛,同比增長50.83%;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為27.09萬輛,同比增長117.98%。因此,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對于特斯拉來說是一塊“大蛋糕”。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90%,中國成為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此外,從中國消費者對于Model 3的熱情,也不難看出其市場潛力。

2018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沒能延續(xù)2017年的增長勢頭,這與之前的中美貿易摩擦有一定的關系。而臨港工廠建成投產后無疑將降低成本,讓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更具優(yōu)勢。據特斯拉之前的官方消息,特斯拉Model 3在華投產后,將減少15%的關稅,僅有16%的增值稅,再加上生產的車型為低配版本,最終售價很可能降低至30萬元以內,相比目前的售價將大大降低。

擴大開放助推

1月9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馬斯克。李克強首先祝賀特斯拉上海工廠日前開工建設。“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開放外資股比后的首個外商獨資項目。”李克強對特斯拉除了建廠之外的行業(yè)意義表示肯定。2018年6月28日,商務部正式發(fā)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其中關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資數量要求從當年7月底被正式取消。特斯拉就此進入中國,而特斯拉臨海工廠成為“首個外商獨資”項目。

中國已經連續(xù)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也是最快的。但國外車企的心態(tài)卻一直猶猶豫豫、舉棋不定。一方面怕無法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以及它日后的潛力釋放中分一杯羹,一方面似乎又擔心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得到保證,權衡投入的性價比。于是,中國政府“放”了兩把火,第一把火是“雙積分”政策,推動合資企業(yè)重視新能源市場和產品;第二把火,就是新能源領域開放股比,借此打消外資企業(yè)的顧慮。

據悉,眾多中資背景的銀行已經站在了項目背后,以極大的熱情準備與特斯拉展開合作。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上海市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之下,目前上海部分銀行已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提供了低息貸款。在2018年8月2日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透露上海建廠的資金將來自中國本土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和“地方債務”,無需靠變賣股票籌資?!拔艺J為,對于中國而言,我們的計劃基本上是利用中國本地銀行提供的一筆貸款,為上海的超級工廠提供資金?!瘪R斯克說。

優(yōu)勝劣汰加速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建設及日后的投產,也將給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帶來深刻的影響。很多業(yè)內專家認為,特斯拉在華國產不會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帶來很大的沖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水平提升和市場繁榮。但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有些企業(yè)自己的產品還沒有批量交付用戶,而一直努力學習的榜樣已經兵臨城下,打到了家門口。

“特斯拉有一定示范鼓勵作用?!比珖擞密囀袌鲂畔⒙撓瘯貢L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會刺激此前對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猶豫不決的合資企業(yè)進行投入。特斯拉在上海建廠,也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產生重大影響,形成‘鯰魚效應’,很可能會加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內部競爭?!?/p>

崔東樹對特斯拉在華建廠持樂觀態(tài)度,他說:“建廠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正面影響。首先,特斯拉在中國生產肯定會降低成本,價格勢必會比之前要低,對消費者是個利好;其次,特斯拉的到來成為國內車企的一個學習榜樣,改變國內車企閉門造車的現象;同時對于產業(yè)鏈是一次重大的發(fā)展機會,不但不會擠占我們自己的配套資源,而且對汽車零部件企業(yè)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提升機會。零部件行業(yè)將在特斯拉本土化的過程中,提升技術水平。供應鏈體系水平提升之后,又勢必將反哺整車企業(yè)。最后,依靠出色的配套體系、物流能力,我們在幫助特斯拉的同時也坐穩(wěn)了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從體系能力上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責編:林嘉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1-25
首家海外工廠在滬開工 中國市場為何是特斯拉的必選
1月7日,特斯拉全球第三座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海外工廠。特斯拉首家工廠為何一定是在中國?又會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帶來什么變化?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