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還沒完全過去,可穿戴設備的春天似乎就快來臨了。
國際數(shù)據(jù)公司IDC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1.253億部,較2017年增長8.5%,并有望在未來五年以11.0%的復合年增長率持續(xù)突破。
不過,這一次引領潮流的并不是已經糊了的“三大俗”: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智能眼鏡。而是其他諸如增加了生物識別跟蹤技術的智能耳機、能發(fā)出振動信號的腕帶等等。新興的可穿戴設備畫風似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作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來干預和輔助醫(yī)療。它們與“前輩”究竟有哪些不同?需要怎樣的條件才孵化而生,又能否帶來真實的價值?
從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設備的新機會
眾所周知,澆滅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產品實用性功能的集體缺位。
不過,最近有一波可穿戴設備開始走紅,它們直接作用于治療環(huán)節(jié),幫助患者調節(jié)生理功能。硬核玩家的出場能為可穿戴設備正名嗎?
不妨來看幾個比較成熟的應用案例:
1、能夠刺激帕金森癥患者手部活動的腕帶
帕金森氏癥的患者往往行動遲緩、四肢不穩(wěn)、手部抖動,而來自微軟的研究人員Haiyan Zhang開發(fā)了一種名為Emma的手表,能夠對使用者的手部進行震動刺激,讓患者恢復繪畫、書寫等需要精確運動的功能。
2.幫助漸凍人癥患者控制設備
飛利浦和Accenture聯(lián)手共同研發(fā)一個名為Emotiv Insight的可穿戴腦波追蹤設備,通過掃描漸凍人癥患者的EEG腦電波,可以繪制出“大腦計算機交互界面”,然后將數(shù)據(jù)傳輸?shù)狡桨咫娔X上,患者就可以通過平板電腦來控制相關電子設備,比如操作電視、燈泡、撥打電話等等。
3.讓多動癥兒童集中注意力
多動癥兒童大多存在注意缺陷障礙,過于活躍,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而MIT設計的AttentivU設備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到他們。
像戴眼鏡一樣,就能夠實時測量使用者的腦電圖,在注意力降低時發(fā)出震動,提醒其專心。比起藥物治療,AttentivU只需在完成注意力任務時佩戴,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明顯更小。
4.視力障礙人群的“第三只眼”
以來來自以色列的公司為視力障礙人士研發(fā)了一套能夠自我導航的可穿戴設備。在眼鏡上加載了一個小型攝像頭和芯片,可以對看到的東西進行解析,再通過骨傳導語音告訴使用者面前的物體是什么。
目前,OrCam能夠識別文字和圖像,未來還將增加臉部識別功能。例如購物時,使用者只需將商品拿起來,設備就會告訴他對應的名稱甚至是原料表。
12下一頁>(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